中城搜索

莆田市:张建山副局长作《廉政准则》专题学习心得交流

中城网2010-07-29 13:25:37

 

    人民城市网2010年7月29日福建莆田消息 (莆田市城管局“和谐城管”宣传信息员 刘青华、吴逸)莆田市城管局张建山副局长作《廉政准则》专题学习心得交流。

    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和干部队伍建设,促进党员干部更好地遵守、执行《廉政准则》,2010年7月26日市执法局机关举行学习交流会,张建山副局长作专题学习心得交流。

    张建山围绕《廉政准则》规定的“八个方面禁止”和“五十二个不准”,结合自身学习、工作和生活实践,就“怎样做人?如何从政?从政应该做什么”三个方面畅谈心得体会。

    一、做人(即人生观)

    堂堂正正地做人是一切道德之首,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是品格作风的重要内容。要从政先要学会做人,因为做人是一生一世的事情,当官是一时一地的事情。要做一个正直、清白的人,必须公道正派,老老实实做事,言行一致,表里如一,靠品德立足。要从点点滴滴培养自己人生的价值和高尚的人格情操,光明磊落,做到在金钱、物质面前不为所动,一身正气;在权位、名利、美色面前,见权不争,见利不要,见色不迷。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忍得住清苦,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管得住自己的一颗心。在当今所处的环境里,声色犬马,灯红酒绿的诱惑比比皆是,我们如果稍不自重,就很容易做出有违道德、有损人格的事情。因此,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从管住小事、小节入手,构筑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线,使那些低级趣味的东西找不到市场。

    要树立坚定正确的人生观,多做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事,以俭为荣,以德立身,知足常乐,自我控制个人欲望,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虚荣心,克服和防止那种“不比贡献比索取”、“不比工作比奢侈”的思想。人们常说: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也有人说:人之所以快乐,不是得到的多,而是计较的少;人之所以充实、不是拥有的多,而是亏心的少。这些朴实的语言,很有哲理性,都是人们经验的总结,令人感悟,摆正做人的健康心态。

    二、从政(即权力观)

    做好人是当好官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才能当好一个清清白白的官,尤其是真正当一个令老百姓衷心拥护爱戴和怀念的好官。古往今来,一些羡慕当官,想当官,甚至于“跑官”、“要官”、“买官”,整天设计自己的“升官图”,为自己的权利奔波,为个人捞名利,这是从政目的严重不纯的表现。所以,当官要摆正个人和组织、个人与人民群众的位置,正确对待名、权、位之类的问题,无论当什么官,只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搞好服务,推动国家和地方安定和谐、科学发展。

    要清清白白地从政,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公与私的关系。常言道:“公生明、廉生威”。“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为私者则不能公立,不为公者则不能行大义,不能行大义者则会利用种种权利满足个人的私欲。近年来,有些党员领导干部,甚至有的是党的高级官员堕落为腐败分子,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们私欲膨胀,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二是“名”与“利”的关系。自古以来,功禄名利,都是把“功”摆在“禄”的前面,把“名”摆在“利”的前面。由此可见,人的名声、从政的形象、群众的口碑,至关重要。从政的人,只有良好的形象,才会有号召力、凝聚力、亲和力,才会有尊严,才会有作为。这就要求我们时时刻刻做到诚信、谨慎。做事要取信于民,说到做到、说好做好;平常生活做到“五慎”,慎始,人生贵善始,谨防“第一次”;慎微,防微杜渐,谨防小恶积大恶;慎好,谨防嗜好误前程;慎欲,谨防跌入欲海深渊;慎友,谨慎交友,应多交良师益友,少交带有企图的朋友。三是“正气”与“政令畅通”的关系。讲正气是做人之本,从政之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党风要正,社会风气要好,首先是党的干部要一身正气。若是党员领导干部不讲原则,不敢严格要求部下,不敢批评不良现象,必然导致政令不畅,人心涣散,人民群众有意见。具体地说,正气即健康向上之气,刚正不阿之气。作为一个领导者,在任何情况下,必须做到“身正”,即做人要正派,办事要公正,从政要走正道。只有走正道,才能走大道,才能令人敬重,受人信赖,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三、为民(即价值观)

    中央领导同志语重心长告诫我们:“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应好好想一想,参加工作为什么?现在为党做什么?将来给党留什么?”共产党员是人民公仆,这是由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所决定的。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把权力作为党和人民的信任与重托,把职位作为服务人民的实践平台,把政绩作为回报人民的根本方式,把奉献作为从政为民的基本准则。我们生长在这个世界上,要把党和人民的事业当作自己的人生追求,如果只是为自己、为家庭活着,意义是很有限的,只有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的利益奋不顾身地工作,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样的人生才有真正的意义和价值,才是光荣的人生、闪光的人生。只要我们一心为民,全心爱民,就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这就要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公仆”意识,无私奉献,在为人民谋幸福中实现人生的最高价值。

    要提高为民服务的本领,我认为,首先,应加强学习。古人云,“不读诗书形体陋”。在信息爆炸、知识裂变的今天,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理所应当“感受知识的危机和本领的恐慌”,始终重视学习,把学习当作增长知识的有效途径,把学习当作修身养性的精神追求,把学习当作健康情趣的生活方式,把学习当作提高本领的政治责任。在不断学习中提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本领,才能顺利地做好本职工作,实现为民服务的目标。其次,应接受监督。提高拒腐防变能力,既要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又要增强接受监督意识。一个领导干部一旦没有接受监督的意识,就面临着堕落的危险。所以,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把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当作一种警戒、一面镜子,经常检查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切实把思想、学习、工作、作风和生活等方面都主动置于党和人民的监督之下。第三,应务实高效。当前,履行为民职责,应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树立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切实把工作着力点落实在推动科学发展、服务科学发展上;紧紧围绕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切实把工作着力点落实在服务人民群众、凝聚民心民力上;紧紧围绕维护稳定这个重大责任,切实把工作着力点落实在密切党群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上。

    总之,《廉政准则》着眼于领导干部工作、生活、家庭以及社会人际交往等方方面面,逐项作了明确的规定,每一项都是在为领导干部安上“过滤网”,体现的是对党员领导干部的警示、警醒,彰显的是组织对党员干部的关心、关爱。我们必须认真遵守《准则》,促进廉洁从政,永葆共产党人公道正派的良好形象。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

运营管理:北京中城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合作联系电话:010-62530116、18600196839
投稿邮箱:zhongchengwang2020@163.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 京ICP备20003710号-1

北京市公安局网站备案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1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