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川市刘德盛局长:高山之巅耀明珠 他山之石琢美玉
中城网2010-08-03 14:12:02
人民城市网2010年8月3日湖北利川消息 (利川市城管局“和谐城管”宣传信息员 王启志 董玉明)利川市政府办副主任、城管局局长刘德盛:高山之巅耀明珠 他山之石琢美玉——参观重庆市石柱县黄水集镇感悟。
利川市委六届六次全会作出了《中共利川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快城市经济发展的决定》,确立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成果,积极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生态园林城市、模范环保城市“四城同创”的城市经济发展目标,这些观点和目标集中体现一个关键词——“生态宜居”,同时也给利川城市经济建设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课题。
一、看黄水,依特色,高山之巅耀明珠
2010年6月23日,利川市委、市政府组织我们参观了重庆市石柱县黄水镇的集镇建设,我亲身感受到这一绿色环保、生态宜居的集镇,给人一种耳目全新,恋恋不舍的感觉。黄水镇是一个典型的高山集镇,资源富集,气候温和,被誉为“绿色宝库”、“自然博物馆”和“森林百科全书”。
近年来,石柱县依托良好的自然资源,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突出核心景区打造,集中力量发展黄水森林生态民俗旅游,小风堡原始森林和千野草场分别被评为“重庆最美的森林”和“重庆最美的草地”,“黄水林海”和“西沱天街”成功入选 “巴渝新十二景”之列,基本构建起了“绿色石柱•休闲夏都”的旅游总体形象。
黄水药用植物园是集中药材科研、科普、生产、旅游、观光和中药材种质资源圃、中药材标本陈列馆为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总面积321.6亩,其中药用植物栽培和景观林带286.95亩,现栽植草本、木本及藤蔓药用植物320余种。植物园以保护及利用黄连种质资源、建立三峡库区药用植物资源基本回库及西部药用植资源平台、建设生态型旅游景点及科普教育基地为目的,重点展示石柱黄连“苦文化”特点和中药材资源优势。
黄水土家风情商业街位于国家AA 景区毕兹卡绿宫入口处,属太阳湖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项目一期工程,于2009年5月由重庆浦辉集团投资建设。项目总投资3000余万元,总占地面积80亩,总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由23栋1至2层具有浓郁土家吊脚楼和土家院落风格的民居建筑组成。商业街内规划有大型生态停车场物和特色餐饮、民俗客栈、土家大院、旅游商品、特色茶楼、保健养生、旅游超市等。
黄水镇“巴渝新居”小区地处黄水集镇东南部,规划用地210亩,共吸纳346户、1338人居住。该小区把“巴渝新居”建设和黄水镇万胜坝水利工程移民迁建工作有机结合,既体现了地方民俗特色,又展示了“巴渝新居”的时代特征。建筑格调以仿土家民居为主,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绛蓝色瓦房顶与米黄色墙体构成整个建筑的主色调,配以褐色阳台及雕花大门、木窗作点缀,并设置方便适用的内阳台,从而把传统古老的土家民居建筑元素充分融入到现代“巴渝新居”的建筑风格之中。
该小区在规划、建设中,本着提升居住品质的原则,主体以4层为主,建筑密度23.15%,绿地率45.1%。小区功能除水、电、路、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外,还规划了移民超市、旅游车站、小区会所等配套设施。力求做到环境生态化、住房景观化、院落特色化、设施现代化,打造高品质的集居住、购物、休闲与一体的现代宜居小区。
石柱县黄水镇为打造“5A景区之精品、休闲旅游之首选、星级服务之窗口”的“休闲夏都”注入了全新的理念。
一是创建休闲夏都的理念新。关键在于紧紧围绕当地的自然风貌,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科学布局、特色突出、个性鲜明,山、水、园、林相互依托,体现了绿色环保、低碳、宜居、宜业、宜乐、宜游。
二是创建休闲夏都的起点高。一个小小的乡镇,创建却是高起点。一是规模大,园林绿化规模大、面积大,公路沿线、广场上、湖泊边、公园里处处都是绿荫绿地,景色宜人,体现了既着眼于长远又满足于近期的要求,形成了生态宜居的绿色空间。二是质量高,形成了以道路绿化为骨架,以公共绿地、街头景点、庭院花圃为点缀,以山、水、林为呼应的立体生态景观,彰显着“满目青翠、绿茵铺地、花团锦簇、赏心悦目”的园林特色。三是保护好,数以万计的森林中,百鸟朝鸣,凤飞蝶舞,形成了山在林中,林在山中,山水相映,林水交融的良好格局,当地群众已经养成了爱林护林的习惯。
三是创建休闲夏都的投入大。自2009年9月开始,对黄水镇基础设施实施了“一改五化”,项目总投资21171.77万元。“一改”即改造黄水集镇房屋风貌。充分挖掘土家民居和川东民居建筑元素,对集镇房屋进行风貌改造,形成了以板粟色雕花木窗、坡屋顶小青瓦、老虎窗、门头简瓦屋面、花柱、米黄色外墙、仿黄砂石门柱及柱墙为特色的土家民居风格,展示了黄水集镇建筑特有的民族气息和韵律感。房屋风貌改造工程共计投入资金1474万元,改造房屋1060余栋。“五化”即对黄水集镇进行油化、绿化、美化、亮化、净化。一是投资2014.5万元完成了12公里修订本镇道路油化;二是投资1986万元种植树木17928株,对集镇进行了绿化;三是投资12862.92万元完成了10公里雨水管网、9.5公里污水管网、8.9公里给水及燃气管网和150公里强、弱电线路下地,以及8万平方米人行道铺砖的集镇美化;四是投资740.35万元铺设路灯线网、安装路灯850盏的集镇亮化;五是投资2083万元建设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的集镇净化。
四是市民创建休闲夏都的热情高。始终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穿生态文明的理念,积极搭建生态园林建设框架,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人居环境,形成了全民参与、企事业单位齐抓共管的园林绿化建设格局,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的长效管理机制,大大地提高了全民参与的意识。
二、想利川,掘潜能,富集资源称一流
伴随着世界优秀民歌龙船调宛转悠扬的歌声,八百里清江源头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利川就展现在你的眼前。
利川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英雄城市。清江横贯全境,平川广漠,物产丰富,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土苗儿女演绎了无数惊天动地的英雄壮歌:民族英雄巴蔓子刎首保城,浩然正气长存;开国元勋贺龙率部浴血奋战,功绩彪炳史册。
利川是一座资源富集的魅力城市。全市总人口88.47万人,国土面积4612平方公里,是著名的水杉之乡、坝漆之乡、黄连之乡、莼菜之乡、山药之乡、歌舞之乡。天然气储量1000亿立方米,水能资源70万千瓦,风能资源80万千瓦,石膏矿储量144亿吨,硫铁矿储量3亿吨。
利川是一座生态宜居的旅游城市。山清水秀,林海苍莽,空气清新,盛夏平均气温20℃,有“天然氧吧、中部凉城”之称;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一《龙船调》发源于此,传唱世界;腾龙洞震撼天成,蔚为壮观;大水井气势恢宏,中西合璧;鱼木寨巴楚遗风,古老神秘;佛宝山高山天池,世外桃源;水杉王阅尽沧桑,道劲挺拔;齐岳山高山草场,清凉世界;肉响豪放粗犷,魅力无穷。
利川是一座极具生机活力的新兴城市。区位独特,宜万铁路、渝利铁路、沪蓉西高速、利万高速纵横交织,恩施机场、万州机场紧邻,长江水道相依。市委、市政府正率领全市人民实施工业兴市、旅游强市、项目立市战略,大力发展特色工业、特色农业、特色旅游业,加快建设绿色繁荣的特色经济强市、魅力彰显的鄂渝边际明星城市、生态宜居的全国知名旅游城市,全力打造实力利川、活力利川、魅力利川。
这一切都是其他地方没有的。人杰地灵、物华天宝、资源富集的利川,犹如一块硕大无比、价值倾城的天然宝玉,只是看我们用什么方式展现给世人而已。
三、抓机遇,强措施,乘势而上建伟业
随着推进工业兴市、项目立市、旅游强市的发展战略和城市经济发展目标,到2020年,城市规模扩展到25平方公里左右,城区人口达到2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5%,最终要把利川建设成为绿色繁荣的特色经济强市、魅力彰显的鄂渝边际明星城市、生态宜居的全国知名旅游城市。因此,市委、市政府提出“四城同创”的战略举措,是构建宜居城市的有效载体。根据利川现有的城市发展状况,特提出如下思考:
(一)整体联动,形成全民齐抓共管的创建局面。
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中心,坚持政府组织、社会参与,统一规划,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原则,加强领导,统一认识。一是要成立创建领导小组,各单位各部门的“一把手”应任组长,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成立工作专班,确定专人具体负责创建工作。二是编制好切实可行的创建实施方案。按照“四城同创”的各项标准,结合现有实际,找出差距,制定整改措施,把各项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单位,形成合力,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工作分解到位、责任明确到位,任务落实到位,检查督办到位。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大力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四是逐步建立一套以城市管理为龙头、专业管理为骨干、群众管理为支点的管理体制,做到业务管理经常化、严格前置制度化、齐抓共管一体化的格局,从而形成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五是全力提高市民素质。要在教育中提高,建立经常化、制度化的学习和培训制度,有步骤地对内部工作人员进行深入的社会公德教育。积极开展城管宣传进社区、进广场、进单位、进学校、进企业、进商铺活动,全力提高市民素质。要在环境中陶冶,通过加强城市管理,营造优美的生活环境和文明氛围,使人们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春风化雨,点滴入土,逐步告别不文明行为和习惯。要在参与中养成,广泛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活动,使人们在参与中逐渐形成新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增强公德意识、责任意识。要在约束中强化,通过加大各种法规的执法力度,查处不文明行为和违章行为,重温“五讲四美”,通过管理和约束得以规范、巩固和强化。
(二)科学规划,形成布局合理的城市生态新格局。
坚持做到绿地规化与城市总体规化同步推进,把“生态优先”、“绿地优先”、“开敞空间优先”的城市规划建设理念落实到位。立足利川物种多样,资源丰富的优势,坚持以构建生态健全、景观优美、舒适宜人、城乡一体化的生态绿地系统规划为目标,通过规划指导、绿线管制、工程带动等措施,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园林城市”。为此,建议市委、市政府编制三个规划,即:市政排水规划、管线布设规划、公园绿地规划,尤其是对老城排水、管线布设要下决心花功夫进行规划设计,对城区的公园、绿地要有一个总体规划,让城区有绿地欣赏,有公园游乐。完善三个功能,即:城区停车功能、专业市场运行功能、市民游乐休闲功能,建议把机关各单位的院坝对外开放用作停车,在城区部分街道规划相应的泊车位,将客、货运车车站规划在四桥以外。大北门修建成功后,一定要是农贸市场,不能“变脸”,一定要把汽车修理厂、洗车场、废旧品收购市场迁到四桥以外。出台两个制度,即:工程竣工验收制度、工程变更审批制度;加强四个管理,即;加强内部管理、加强数字监控综合运用管理、加强部门职能管理、加强督办落实管理。
(三)前置审批,确保绿化管理的严肃性。
凡是涉及城市建设项目,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也无论是政府行为还是开发公司,城管局都必须进行前置审批,严把城市建设“三道关”,避免绿化规划的随意性。一是严把公示关,在电视、网络上公布新编制的城市绿化规划,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和有关专家进行座谈,征求他们对城市绿化规划的意见。二是严把审批关,严格执行城市绿线管制制度,各类工程建设项目的绿化必须符合国家规定,凡是绿地面积达不到规定要求的,计划部门不得批准立项,规划部门不得发放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城管部门审批最后审批同意后,方可进行施工。对已规划和建成的绿地,严格实行绿线管理制度,绿线内的绿化用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不得挪做它用、不得进行经营性开发建设。城区绿化工程要与各类建设工程相配套,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积极实行绿化工程施工招投标制度和工程质量监理制度,确保城市绿化质量。三是严把实施关,成立园林绿化监察执法队伍,建立项目台账式跟踪管理制度和执法责任追究制度,从源头上预防违反绿化规划建设行为的发生。
据调查,黄水集镇常住人口不足7000人,却拥有200多家宾馆和酒店,政府居然把各家宾馆酒店的广告打在政府大楼面壁,可想政府的举措多新多大;黄水总面积仅有2.1万公顷,森林覆盖面积却达到93%,保持如此良好,可想政府的生态理念多么明确;一个小小的黄水,却被网民称为“重庆最美的地方”,美从何来?美来源于大自然,美源于人类,美源于保护。然而,资源富集的利川远远比黄水要优越得多。黄水的经验告诉我们,优势资源是利民富民的源泉,政府引导是利民富民的舵手,市民参与是利民富民的基石,加大投入是利民富民的保障。路漫漫兮,其修远兮,利川城管人应该责无旁贷,义无反顾地参与到城市管理中。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