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鸡西市城管局赵雅春:加强市政设施监察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中城网2012-12-02 18:44:38
加强市政设施监察 畅通应对突发事件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黑龙江省鸡西市城市执法局办公室 赵雅春
市政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鸡西市市政设施的不断增多,加大对设施的管理力度,提高对市政设施的维护效率,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鸡西市城市执法局建局在市政设施监察工作中创新管理机制,确保市政设施在突发事件应急中能及时发挥作用,并取得一定成效。
一、鸡西市政设施基本情况
鸡西,座落于黑龙江省东南部,总面积22,531平方公里,辖鸡冠,恒山,滴道,梨树,城子河,麻山六区,虎林市、鸡东县、密山市,人口200多万。排水系统主要有市政设施管理处、矿业集团房产物业公司和部分单位内设排水设施组成。排水设施总长107.28公里(其中:沟渠长43.79公里,管线长193.49公里),检查井4527座,管径159-1240mm之间,材质分别为陶瓷、水泥、铸铁。市区主管网出水口10处,其中流向穆棱河6处,流向矿棱河4处。
二、形成市政设施不畅通的原因
一是鸡西市属于开发较晚的城市,各项附属设施已老化,新楼设置的排水设施,因在地下铺设深度不够,多半在1.5米以上,容易引起管道破裂发生跑冒水现象,新管线又与旧管线上下叠压,所以很难查找跑水点;二是管线清掏不及时造成的淤堵,特别是弃管楼发生率较高。由于企业改制,鸡西市出现了许多无产权单位管理的楼房,加之不经常对弃管楼下水管道疏通,下水管道堵塞,经常发生跑冒水;三是新楼建在老城区,地上盖的是新楼而地下管线仍旧用旧的管理,近几年来,开发楼房多为个人开发,如丰泰街法院综合楼、文化路中段二建开发公司住宅楼、祥光路原二塑厂住宅楼、新华街北段、红军路西段住宅等,新旧楼混在一起,住宅面积成翻论倍增加,下水管线管径变化不大,加之无人管理疏通和清掏,致使跑冒水情况时有发生。四是存在管线乱接问题严重。在铺设楼房下水管线时,建设单位存在就近接管线因素,很多产权单位共用一个主排水管道,致使管线出现跑冒水时各产权单位互相推诿,致使在查找产权单位时延误修复时间。
三、加强市政设施监察,是畅通应急工作的保障
由于市政设施不畅通,2008年和2010年鸡西市发生2次因市政设施不畅,而引起暴雨应急突发事件,为此,鸡西市城市执法局创新工作机制,在加强市政设施管理上,实现了突破性进展。
一是对全市供水、供热、排水以及各类公共设施进行详细普查,使管理城市有科学依据。为摸清城市地下管线底数,实现管理档案化。市城市执法局以最短的时间调查搜集了市区供水、供热、供气、排水、通讯以及各类设施的资料和数据,制作出地上、地下等管网示意图,形成详细的城市道路基本数据档案,为管理城市提供基础数据,撰写了《鸡西市区城市基础设施调查与对策研究》论文,获得鸡西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黑龙江省科技成果奖。
二是以水为令,及时处理城市跑冒水。城市供水、排水、供热等城市道路地下管线出现漏水现象,市城市执法局执法人员第一时间内发现确定产权单位,并督办产权单位或者责任人立即组织抢修,并在24小时内清除路面上的积水和积冰;对于有产权单位在24小时内没处理跑冒水的,由市城市执法局处理,并按法律程序移交法院依法处罚;对于企业改制后遗留下来的弃管楼,其下水处于无人管理状态,下水井化粪池多年不清掏,由鸡西市执法局负责处理,政府按实际发生拨给资金。
三是对跑冒水高发区实施前置管理。市城市执法局每年夏季都召开市政设施协调会,形成联动机制,杜绝了推诿、扯皮,处理托拉时间长而造成的资源浪费,如有督办全市供水、排水、供热的产权单位,对其管道进行清掏和改造,有效地避免了发生跑冒水现象;没有产权单位的弃管楼入冬前由市城市执法局进行清掏,及时地避免了发生跑冒水现象。如位于丰泰街综合楼就属于无产权的弃管楼,该楼建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建造年代早,基础配套设施老化严重,下水道堵塞,排水不通畅问题常年困扰着广大居民,居民不断上访。市执法局负责在夏季对弃管楼的下水进行清掏,从2011年11月份开始,对丰泰街8个下水管线、文化路清香泉浴池前10处下水管线、广益街鸡冠区法院前6处下水管线、兴国路燕都楼后4处下水管线进行彻底疏通,共清掏生活脏物近10余吨,有效地减少了冬季的跑冒水,也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评。近2年来,共处理无产权单位跑冒水125处;有产权单位136处;清掏弃管楼下水28处;清冰近5500余平方米。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鸡西市城市执法局已经熟悉全市排水管网情况,尤其在执法工作中采取前置管理的执法模式,加强与城市供水、供热、排水等产权单位沟通,畅通了应急事件发生时处理时限,加强了市政设施的管理,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