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朝阳城管局陈颖芳入选2012“和谐城管年度人物”
中城网2013-03-13 10:24:09
汗水付桑梓 心血写春秋
——记辽宁省朝阳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陈颖芳
《朝阳日报》城市经济部主任 刘利民
2009年前,你或许曾在辽宁朝阳市政协机关报上见到他的名字——陈颖芳。当时他作为政协报的主编,爬格子十几年,为政协参政建言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2009年,他却怀着对城市管理的无限热爱,走进了行政执法队伍行列,实现了他人生由“虚”到“实”精彩人生华丽转身。
陈颖芳担任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职务,主要负责人事和财务工作。时值“三定”(定机构、定编制、定职能)之际,局里有60多人面临竞聘上岗,很多人思想很不稳定。他深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执法队伍是实现和谐城管的前提和基础,所以多次召开中层干部会进行思想教育,稳定大家的思想情绪。为了使竞聘上岗制度更为科学合理,让群众信任的同志走上中层领导岗位。他反复研究和论证,决定创新用人机制,建议采取全局职工投票的方式进行民选。他的建议得到支持和采纳,使一批有思想、有能力、能干事的年轻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在人事调整期间,他顶住压力,做到了公道正派,清正廉洁。一位队员对自己竞聘副大队长心里没底,托人找到了陈颖芳,希望对其进行照顾。并且他将一万元钱塞进了办公室的抽屉。陈颖芳十分生气,对其进行了严厉批评,当场把钱退给了该队员。
在协助主要领导进行城市管理时,他积极主动配合局长工作,团结班子成员,创新城市管理机制。他先后主持近5个月的城市管理执法局工作。期间,他每天早早地上班,晚上同夜班执法人员一同上街上处理突发事件。研究制定了错时延时、网格化和市、区、街和社区四级联动机制,实现了管理上的全天候、无缝隙和社会化。为了根治群众反映强烈、领导比较关注的城市管理难点和重点,建议局党组成立了城市管理综合队伍,实施兵团作战方式,使城市顽疾得到了有效治理。
从事城管工作3年来,他忙忙碌碌、兢兢业业,经历了风风雨雨,多次遭遇管理相对人的威胁和谩骂,面对困难他从来都是无怨无悔。机场路上有一对夫妇在小区的居民楼下经营炸串,弄得乌烟瘴气,群众投诉反映强烈。在反复劝说无效的情况下,执法人员暂扣了其经营工具。此后夫妇俩到局里谩骂执法队员,并且扬言采取过激行为。陈颖芳了解情况后,找到了这对夫妇耐心工作:“这是政府的规定,有事冲我说。”当事人还是非常激动,指着他边吵闹,边谩骂。老陈不怕恐吓与威胁,顶住压力苦口婆心地做细致工作。当得知夫妇俩家里有老人瘫痪在床,大学毕业的孩子没有工作,缺少经济来源后,安排执法队员给他们找个不影响市民休息的地方免费经营,并将扣押的经营工具予以返还。这对夫妇感动得热泪盈眶地说:我们以后肯定守法经营,感谢政府,感谢综合行政执法局。
朝阳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城市的基础设施相对滞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下岗人员的增多,占道经营、流动商贩也不少。在进行城市管理时,陈颖芳教育队员要始终把民生问题放在首位,既要管住市容,又要关注市民生存问题。同时,向政府打报告完善基础设施,得到了市政府大力支持,先后在市区内建立了9个便民市场,改造了重型和春华等两个大型室内封闭市场,解决了近2万人下岗再就业问题,也满足了市民生活的需要。“严格执法,有情操作”,这话用在陈颖芳的身上一点儿不为过。2010年5月的一天,有一个号称“凉糕女”的商贩,城管队员劝告其退路进场,守法经营,她死活不肯,占着道路经营不走,严重影响交通秩序。在无奈之下,管理区大队扣押了她的经营工具,执法队员遭到了她的无礼谩骂,并到了综合执法局五层说要跳楼。作为局里的第一副局长,陈颖芳主动冲到了前面,与“凉糕女”亲切交谈,一直讲到了半夜11点多,了解她的家庭情况,得知家中有两个女孩,丈夫身体不好,无经济来源时,他主动掏出1000元给她作为生活费。陈颖芳的亲切交谈与无偿帮助感动了该女子,同时更让她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此“凉糕女”再也没有违反城市管理规定。
陈颖芳这个农民的儿子,用自己实际行动赢得了广大职工的支持,以实际行动赢得了执法相对人的理解,用良苦心血谱写出人生的瑰丽篇章。
(推荐人:本书编委、朝阳市城管执法局局长 王树喜)
和谐城管年度人物2012,叶如棠部长题写书名,罗亚蒙主编,中国城市出版社出版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