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襄阳市:城管局服务民生新期待 实施“五大惠民工程”
中城网2013-05-27 07:45:53
中国城建•人民城市网2013年5月27日湖北襄阳消息(襄阳市城市管理局 吕刚)襄阳市城管局服务民生新期待,力推城管新变化,实施“五大惠民工程”。
“城市管理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对群众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影响。城管工作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立足点、出发点和落脚点,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不断创新改进便民惠民举措,帮助群众解决最现实、最迫切的难事、急事,让群众切切实实享受到城市管理的最新成果。”日前,在研究2013年下半年城管工作重点时,襄阳市城管局党组书记、局长伍义兵把“坚持服务民生优先”放在了突出的位置,要求全体城管干部要服务民生新期待,力推城管新变化,扎实推进好“五大惠民工程”。
一、实施“园林绿化提档升级工程”, 在绿化基础上实现城市的美化
园林绿化往往是一个城市的点睛之笔,也是城市市民和游客最能直观感觉到的城市之美。在推进襄阳绿化提档升级工作中,襄阳城管局将紧紧围绕服务民生,大力实施园林绿化提档升级工程。一是围绕提升襄阳古城旅游文化韵味开展提档升级。借鉴西安古城绿化经验,打造“城外国槐黄,城内桂花香”的绿化格局,在襄阳古城圈内移栽了大量落叶大树国槐,以国槐的古朴沧桑,映衬古城的深厚历史文化,进而在襄阳古城和周边绿地逐步形成“岸上杨槐林立,水岸垂柳依依”的自然生态风格,提升古城景观档次和旅游环境,让襄阳厚重的历史文化更加凸显出来;二是围绕绿荫惠民开展提档升级。在上半年实施主城区道路绿化升级改造的基础上,从现在开始筹备秋季景观提升改造工作,做到“三个突出”,即:突出绿化特色街道和组团景观的打造,重点实施滨江路、大庆东路、汉江大道、春园路、人民广场、明珠广场、长虹桥南桥北游园等9条道路、24个节点绿化景观改造提升,打造大庆路法桐桂花景观路、春园路市树女贞一条街、滨江路国槐一条街,以及长虹桥南、永安广场等游园节点组团景观。通过一年的努力,让襄阳的园林景观形成气势,形成规模,提升品位;突出园林景观欣赏价值和生态惠民效应,在主次干道、居民休闲区以种植能迅速形成绿荫的大树为主,全年增植3000棵胸径20公分以上的国槐、桂花、紫薇、银杏、广玉兰、乌桕、皂角、法桐、三角枫、七叶树等乡土树种,在炎炎夏日将绿荫送到群众身边;突出便民休闲服务设施建设,在行道树旁、广场、游园等市民休闲区域,因地制宜地安装花岗岩树围、砌筑树池、安装座椅等设施,方便市民休息,提升园林人文关怀;三是围绕背街小巷居民小区增绿补绿开展提档升级。继续推进好“拆墙透绿”整治,及时对清理出来的空地实施园艺绿化改造,通过 “见缝插绿”、“破硬见绿”、“ 垂直挂绿”,因地制宜、因势制宜建设各类小区游园、绿地,努力做到让小区居民出门见绿,500米见园,增加城市小区绿量,让园林绿化提档升级的成果惠及民生。
二、实施“环境美好示范小区创建工程”,抓好群众身边的“城市管理”
居民小区、楼道庭院是城市管理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也是群众身边最具体、最实在的城市管理。从2012年4月开始,市城管局在巩固抓好主次干道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的基础上,将城市管理的重点向居民小区、“三无小区”、背街小巷等管理薄弱环节延伸,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环境美好示范小区”创建行动。目前,已创建成160个环境美好示范小区,使1.7万户家庭、6万余人切身感受到了“惠民城管”的成果。群众身边城市环境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下半年,市城管局将继续扎实推进“环境美好示范小区”创建,提高小区创建标准,在每月的小区创建考评中,请小区群众当评判,用群众的视角、群众的切身感受来为“环境美好示范小区”打分,力争通过一年的努力,在市区基本消灭“三无小区”。同时开展创建工作“回头看”。建立创建工作数据库,每月在各区考评数据库中随机抽取一个已创建成的环境美好示范小区进行复查,确保小区环境创建的成、持续的久、巩固的下来,真正将“群众身边的城市管理”做实做好。
三、实施“城管便民利企服务工程”,打造城管便民服务最美名片
在城市管理工作中,自觉做到问政、问计、问需于民,按照市场主体的需求、人民群众的愿望强化襄阳城市管理。一是设置城管便民服务台,将管理力量向市民最需要的一线倾斜,让市民零距离感受城管。在车站、广场、游园等人流集中区域设置城管便民服务台,每个服务台安排两名城管队员巡察值守。服务台配备一定数量的襄阳城区地图、城管便民手册、导厕图、停车泊位图、茶水、打气筒、垃圾桶等设施,免费供应市民。针对市民需要,向市民提供政策咨询、答疑、转办投诉、指路、搭乘公交等服务,让市民出门即可享受到城管服务。通过便民服务台的设置,不仅强化了服务,还大大提升了街面“见员率”,实现了将管理力量向一线倾斜,提升了服务群众,处置环卫突发事件的能力;二是全面优化行政审批服务流程,开展“马上办、帮你办、我来办”服务,实现行政审批再提速。对市城管局的行政审批事项实行“三集中三到位”,即许可职能向一个科室集中,审批科室向政务大厅集中,审批事项网上办理集中,做到事项进驻大厅到位,审批授权窗口到位,电子监察到位。大力推广“先办后审”、“一站式”服务模式,努力打造全省城管系统“事项最少、流程最优、监管最好、效率最高”的部门。三是实施城管队员对商家包保服务,让管理与服务更加“心贴心”。临街经营门店管理是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为探索更有效、更人性化的管理方法,市城管局变以往“发现问题式”的被动管理向“主动服务式”管理转变。将城管队员的基本信息及服务内容制作成包保公示牌,公示在各经营门店门口,当商家遇到城市管理相关问题或困难时,直接电话联系城管队员为其提供帮助,建立了城管队员与商家沟通服务的桥梁。
四、实施“数字城管惠民工程”,让惠民服务更便捷、更温馨
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是城管工作发展的趋势,在大力加强日常管理的同时,襄阳市城管局也充分发挥“数字城管平台”的作用,让便民、惠民服务更加便捷、更加温馨。一是整合各类城市管理服务热线,搭建与企业和群众快速、畅通、便捷的沟通渠道。上半年,整合了市政、路灯、环卫、园林、城管执法等群众投诉受理平台,建立了统一受理、分级办理、逐个办理、及时反馈的城管便民服务热线和工作流程。目前,已受理群众举报投诉近6万次,接转“12345”市政府公共服务热线举报投诉近2000起,办理率100%,群众满意率达96%,成为城管部门与广大市民之间的一座“连心桥”。为提升服务质量,市城管局还针对服务热线整合后,热线举报投诉受理量增大,热线电话知晓度提高的实际,建立了热线受理“知识库”,将市民普遍关注、关心的有关城市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定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表述,形成一个个知识点,供中心工作人员熟练掌握,有效提高了服务效率。二是在襄阳城管网站开辟专栏,常年向市民群众征集打造“百姓城管”、“惠民城管”及加强城市管理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围绕市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剖析原因,提出科学对策,迅速抓好落实。三是建立城管便民信息在线查询服务系统。如厕难、停车难是当前我国很多城市的通病,为切实解决市民如厕难、停车难问题,市城管局通过前期大量调查摸底,在城管网站制作发布了《襄阳市便民导厕图》、《襄阳市区停车泊位示意图》,将市区270多个公厕,1万多个机动车停车泊位标注在示意图上,市民可通过智能手机自行下载使用。示意图上全部以襄阳城区地图为背景,并将市区主要建筑物平面图全部标注在图中,以方便市民及外来游客快速确定最近公厕、停车位的具体位置及到达路线。市城管局还联合中国电信114查号台,将厕所所处位置纳入114查询系统,正在将停车泊位纳入114查询系统,不久即可开通。届时,市民和游客随时可直接拨打114,查找身边公厕、停车位及停车场。
五、实施“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一体化工程”,让村居民垃圾处置更轻松
生活垃圾清运难一直是困扰市区周边乡镇村民生活的一大难题。今年,为探索解决农村垃圾清运难和“垃圾围城”现象,襄阳市城管局积极探索建立乡镇生活垃圾处理新模式,按照人口密度每50户作为一个集并点,建设1处垃圾池用于收集村庄垃圾,并适当配备垃圾筒作为补充的标准,在襄阳市欧庙、尹集、卧龙、余家湖等8个乡(镇)办建立一体化垃圾集中收运机制,实现了乡镇垃圾处置“村收集——乡镇转运——城区专业化处理”的新模式。目前,全市共聘请农村保洁员1100余人,新建垃圾池1400余个,购置垃圾大桶2600余个,确保了农村垃圾收集全面覆盖,及时清运,有效解决了城乡结合部乡村垃圾清运难问题。在市区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试点,目前,已在襄城区东大花园、真武山庄、学府花园,樊城区施营南区,高新区航空花园、航天小区等6个基础设施较好的小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置试点工作。按照住建部颁发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志》(GB/T19095-2003)将生活垃圾分成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有毒有害垃圾,统一在垃圾容器上予以标明,引导居民分类投放,进一步,市城管局将认真总结试点经验,并结合襄阳实际,在市区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置工作。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