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山市:城管执法局坚持以人为本 以文明执法感化流动摊贩
中城网2010-03-18 10:19:34
人民城市网
又一名城管执法人员遭遇流动摊贩袭击。而警方征求城管执法负责人对出手伤人的流动摊贩处理意见时,市城管执法局局长薛飞英回复,“再给他一次机会,希望他以后能合法经营!”
◆ 现 象
暴力抗法事件频发
仅去年一年,全市就发生暴力抗法事件53宗,导致18名执法人员、2名公安人员和多名治安员不同程度受伤。
实际上,类似于2010年3月15日推倒城管执法人员的暴力抗法事件时有发生。就在此事件发生前的2010年3月5日,市城管执法局直属分局、石岐区分局、东区分局、南区分局组成联合整治工作组,在对城区无照经营、占道经营开展专项整治时,一执法人员的头就被无证商贩打了一棒。
2009年9月23日,中山市城管执法局东区分局执法人员林伟奇、黄晓生巡查东区紫马岭公园北门时,被无证摊挡主和其叫来的老乡等4人,当场殴打,公安城管大队以及辖区公安民警到场后,再次遭到袭击,致使其中三名公安城管大队民警和多名治安员不同程度受伤。
据城管执法局的资料,仅去年一年,全市就发生暴力抗法事件53宗,导致18名执法人员、2名公安人员和多名治安员不同程度受伤。而这一数据是近几年来最低的。
◆ 原 因
无证流动经营成为弱势群体的生存和获利途径;无证流动经营获利大;无证流动经营者法治观念淡薄。
53宗暴力抗法事件背后有着怎样的成因?城管执法局副调研员胡文学分析认为,造成无证流动经营难以根除和无证流动经营者暴力抗法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首先,无证流动经营成为弱势群体的生存和获利途径。目前,下岗失业人员增多和农民大量涌入城市,为了谋求生存空间或者渴求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做无证流动商贩便成为一些人的谋利方式。他们通常被人们视为弱势群体,每当执法人员依法管理时,极易引发群众不满。
其次,无证流动经营获利大,即便执法部门取缔、处罚,对其也形成不太大的威慑。城管执法人员掌握的情况是,收入好的流动摊贩甚至不低于企业白领。如此大的利益驱动,就会使他们在受到取缔或处罚后,又再无照经营。
三是无证流动经营者法治观念淡薄。当遭遇城管执法时,往往认为是自己的个人权益受到了侵害和威胁,从而不服从管理。执法人员的正常执法活动被看做是针对他们、打破他们"饭碗"的个体行为,继而与执法人员直接对抗。
◆ 对 策
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假如兴中道没有城管人员管理,情况会如何?薛飞英估计:"一天内至少聚集100多个流动摊贩,混乱情况难以预料。""管理"流动摊贩难免会发生肢体方面的冲突,处理不好就会引发事态升级,城管执法人员如何把握这个度?"我们严格要求城管执法人员不得与无证流动小贩有肢体冲突,必须做到骂不还口、打不还手。"薛飞英说。
为何有如此严格的要求?薛飞英直言,没有哪条法律给城管执法者正当防卫的权利。一旦发生冲突,我们要求城管执法人员"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当然这里的"走"不是逃跑,而是躲避。当然,小贩不服从管理,动手打了执法人员,执法人员可以选择报警,请第三方惩治暴力抗法人员。
"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规定之下,一旦城管执法人员被小贩殴打,会不会想不通呢?记者采访2010年3月15日被齐姓流动摊贩推倒造成轻微脑震荡的李东华时,他回答:"不会影响自己的工作。"
■记者手记
保留证据保护执法人员
从城管执法局提供的视频资料中,记者发现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细节,至少有两部DV 和三部数码相机,记录2010年3月15日发生在竹苑市场对面的城管执法过程,从最初的城管执法人员上前劝导,到中途发生的"推倒事件",再到民警赶到现场,带走流动商贩等,整个过程被完整地,从不同角度记录下来。如此做的目的既是为了保证 "阳光执法",又是为了保留证据,保护城管执法人员。
大概在五年前,记者就亲眼见证了一起执法人员被小偷冤枉的事件,小偷偷了东西,被当场按倒在地,突然,小偷捏了一下自己的脖子,然后就口吐白沫,当即,现场就有人喊:"警察打死人啦,口吐白沫还不放过!"因为发生在超市里,结果许多不明真相的市民上前指责围攻警察,导致小偷乘机溜走。
2009年的10月20日,石岐区厚兴市场曾发生一起暴力抗法事件,当时,就有市民用手机拍下了整个过程。视频显示,城管执法人员没有一个人动手,而录像中,有人就大喊“城管打人了!”
所以我要特别感谢摄像机,正是因为有了它,有了这样许多双眼睛的监视下,执法才变得更加阳光、透明。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