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城搜索

诸城市:城管局积极探索加快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

中城网2010-03-25 16:52:01

  

   人民城市网2010年3月25日山东诸城消息 (诸城市城管局“和谐城管”宣传信息员 王金平)诸城市城管局积极探索加快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

    近年来,诸城市城管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中央和省统筹城乡发展的部署,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美化净化城乡环境为核心,以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体制为主线,统筹城乡,科学发展,在大力发展经济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同时,积极探索、加快推进以“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为模式的城乡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集中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的问题,不断提高城乡环卫管理水平、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有效促进和积极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认清形势,科学指导,增强对加快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的紧迫感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制度,把“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加快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开展垃圾集中处理,不断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作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省委、省政府《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意见》要求,加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加强镇容镇貌管理,切实解决环境“脏乱差”的问题。随着诸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多,诸城市的环境建设正面临着很大的压力。根据统计,诸城市城乡目前每天产生的垃圾达到500吨,一部分农村生活垃圾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置,已经成为影响群众生产生活,影响城乡面貌的突出问题。表现在:一是降低市容市貌、环境卫生水平。我市城乡结合部及农村目前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废弃塑料造成的“白色污染”。二是污染大气环境。城市生活垃圾中有50-60%的易腐性有机物,他们能在短短的数小时之内自行降解,同时散发出硫化氢、氨、苯、丙酮等多种令人厌恶的气味。这对居民的人身健康形成了现实的威胁。三是威胁地面水、地下水水质。垃圾在分解过程中,大量化学物质渗流到地面水体、地下水中,导致水质污染。四是危害农田土壤。农田长期、大量使用未经妥善处理的垃圾肥,会引起土壤质地粗、农业物理性质变坏、难以垦植。五是为蚊蝇、老鼠和病原菌提供温床。可见,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加快农村改革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是现实而迫切的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和环境、城市和农村协调发展的具体体现,是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人居环境质量的具体举措。

     二、加大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使环卫一体化得到长足发展

    近年来,诸城市城管局按照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坚持统筹规划、着眼长远、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加大投入,加快环卫基础设施建设。

    (一)更新换代环卫设备。近两年来,针对原有垃圾箱、果皮箱老化、破损的实际,先后投资90余万在全市1337个行政村(居委会)全部建起了垃圾存放点,将城乡原铁质垃圾箱,全部更换为塑料质地可移动式垃圾桶。在市区主次干道安装了不同材质、不同样式、方便美观、防渗防漏的果皮箱。同时改制后的养护作业公司,不等不靠,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购置了密闭压缩式垃圾运输车、道路清扫车、高压冲洗车等各类环卫作业车辆40余台,环卫作业状况大为改观。

    (二)加快公厕建设。为切实解决市民如厕难的问题,近年来,诸城市委、市政府把公厕建设列为为市民办的实事之一,注重在“建”、“开”上下功夫:“建”即按照国家二类公厕标准高标准建设公厕。2005年--2008年,先后投资90余万元改造、升级原有公厕40余座,2009年,又投资近60余万元购买了20余座移动公厕 。截止目前,诸城市建成区共有水冲式公厕近100余座。“开”即开放单位公厕。结合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我市对具备对外开放条件的单位,本着资源共享、方便市民的原则,把本单位的公厕按标准改造后,对市民开放。随着公厕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较好地解决了市民“如厕难”的问题。

   (三)推进垃圾处理厂建设。加快推进垃圾处理厂建设建设步伐,在原有的基础上,2009年又投资2.6亿元建设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该项目占地60亩,设计日处理生活垃圾为500吨,年处理量16.7万吨,能够满足全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该项目采用国际成熟的垃圾焚烧炉排炉技术,符合国家政策,烟气排放等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的环保控制标准,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项目建成后,不仅年可提供上网电量0.36亿度,提供80-100人劳动就业,每年可上缴利税240万元,可处理城乡所有生活垃圾,还能使全市城乡生活垃圾实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目标,有效地促进我市社会经济发展。

   (四)配套垃圾中转站建设。垃圾压缩中转站是垃圾处理厂的配套设施,也是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的重要手段。搞好垃圾处理厂建设的同时,积极配套建设垃圾中转站。全市14处乡镇、街道、经济开发区驻地分别建设一处压缩式垃圾中转站,每处占地60平方米,以及市区东、西、北分别规划建设的4处生活垃圾中转站,用于存放、转运生活垃圾。中转站建成后能够有力的推进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覆盖,确保了农村生活垃圾定点存放、统一收集、定时清运,逐步实现环境卫生城乡一体化管理。

    三、运作市场化、参与多元化,共同把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向纵深推进

    一是市场化运作。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载体,结合全市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参与多元化、运作市场化、保洁高效化”的要求,进一步推进环卫保洁市场化,提高环卫保洁清运公司的准入门槛,严格依据招投标法,按照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城区39条主次干道,合计520余万平方米的道路保洁面积进行了新一轮公开招投标,以规范、有序、开放、公平竞争的环卫管理机制服务市场,形成了环卫保洁标准化、精细化、长效化管理新格局。各保洁公司不等不靠,加大投入,新购买了道路清扫保洁车,保洁工作实行人机结合,主干道实行人扫,机扫洒水、清洗,保洁内容从路面保洁延伸到绿化带、隔离带及环卫容器保洁,注重细节保洁,实行保洁全覆盖、管理无缝隙,做到定时清扫、随时保洁,垃圾日产日清,有效促了进城市环卫保洁和城市维护作业的质量和档次、管理效能的空前提高。 

   二是多元化参与。积极促进与培育城市治理多元化主体,通过政府主导、企业经营的社会化运作模式,充分采用分权、授权、协商、合作、自治等方式方法,利用经济、法律、市场的手段,充分发挥社会资源解决城市管理中的问题,不断总结完善环卫保洁“日检查、月抽查、季考核”的社会参与多元化的检查考核管理机制,有效促进了城乡环卫保洁再上新水平。

    四、健全制度,强化措施,严格落实奖惩机制,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长效管理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诸城市委、市政府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列入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并多次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进行专题研究。健全了组织机构,市里成立了由分管市长任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目前,全市所有乡镇均已成立环卫机构,并做到了组织、人员、办公地点、经费、制度、设施六落实,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分工进一步明确,责任进一步落实,形成了保洁“全天候、全覆盖”管理机制,全市环境卫生实现了“全覆盖、无缝隙’’管理。

   (二)舆论引导,营造氛围。诸城市委、市政府多次召集专门会议进行了充分动员,教育引导各级各部门充分认清实施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管理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是加快实现农村城市化、城市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目标的重要举措,是为民办实事、做好事的重要工作,提高了各级的工作责任感和主动性。在社会和群众层面,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宣传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和深入发动,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还利用组织外出学习、现场观摩等各种有效形式,开阔思路,总结和宣传典型,充分激发和调动全市上下的参与热情。通过扩大参与面、提高支持度,确保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及相关工作的扎实推进,保证了工作成效。

   (三)完善机制,长效管理。按照“大环卫”工作格局,建立完善和落实责任追究、全方位监督考核机制。城管部门在加大对辖区环卫工作监督管理力度的基础上,坚持把环卫一体化管理摆在重要位置来抓,实行“每日一督察、每周一通报、每旬一简评、每月一汇总”的“四个一”制度。半年和年终进行综合考评,考评结果作为评价各级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建立了月、周、日监督检查制度,市里对全市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工作每月检查、考核、通报一次,同时加大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力度,形成了人人关心、人人参与城乡环境卫生的新格局。通过强有力的监督检查,强化了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心,确保了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城乡环境卫生实现了“年头年尾一个样、大街小巷一个样、一年四季一个样、晴天雨天一个样”。全市环卫工作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管理的科学发展轨道。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

运营管理:北京中城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合作联系电话:010-62530116、18600196839
投稿邮箱:zhongchengwang2020@163.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 京ICP备20003710号-1

北京市公安局网站备案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1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