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城搜索

CCN访谈 | 北京大学教授郑也夫:深度城市化是城市和谐发展的关键

中城网2008-02-17 21:15:09

深度城市化是城市和谐发展的关键


郑也夫.jpg


中国城市网特邀观察家

北京大学郑也夫教授


CCN 中城网 2005-2-21 10:13:08


看待城市和谐关系上的视角不同。在此问题上,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本城人与移民的关系,特别是本城传统市民与农民工的关系。我觉得这是和谐问题面临的最大挑战,最大困难。


人为隔绝是深度城市化完成的掣肘


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是中国20多年来最壮观的一项运动。城市化方兴未艾。城市化将使中国的多数人改变自己的生存地,改变自己的生存方式。今后居民的主要生活地是城市,不是农村。


城市化应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浅层的含义,一个是深层的含义。浅层含义就是"非农"。他以前是农民,住农村,现在他不住农村了,原来他务农,现在不务农了,变成了做工商。这就是城市化。但我要说这是浅层次的城市化。深层次城市化的完成是他们接受了、同化于城市的生活方式。

但第一代移民是完不成这个城市化的,他们能来到城市打工,但是不可能学会城市的生活方式。这个课题要交给他们的下一代去慢慢学会。因为他们的孩子在城里长大。但这些孩子是不是就能同化于城市的生活方式呢?不一定,我们只能说有这个可能性。我们应该促成这种可能性。但照现状,第二代也完不成城市化。

农民工的孩子与城市的孩子同校,是其成为城市人的必由之路。如果同校,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农民工的孩子会极大程度上接受城市的生活方式。有了自己的同学,有了自己个别的好朋友。这才是脱胎换骨,成为了城市人。

但现在中国的城市中无例外地划分为两类:城市人和农民工。农民工为城市创造了财富,但他们的孩子与我们的孩子不能同校。农民工的子弟在城市受了太大的委屈。这是一个什么局面?这使城市里有两类人,一类是二等公民或不入流的公民。他们的孩子不能同一等公民的孩子一同读书。这些移民与我们本地城市人的生活方式已经有很大的差异。再不同校,这不是造成了一种隔绝吗?同化不是遥遥无期吗?深层的城市化还能够实现吗?说得再不好听一点,一个城市不是有了两个种姓吗?


同校教育是实现融合、促进深度城市化完成的最好方式


一、同校教育是小成本,办大事。


中国人很幸运,中国绝大多数地域和城市不是多民族,多民族的社会会面临很多挑战,要学会共存,学习相互宽容,学习共同生活。比如美国,美国的内部整合要比我们难得多,但他们下了大功夫,从学校做起。配比学校不同肤色学生的比例,派车接送黑人和白人的孩子去对方住区的学校上学。从孩子起,就让他们适应不同肤色的人一起念书,一起玩。这有没有成本啊?成本太大了,要提供这么多车去接送。但美国政府明白,这是小成本,这是美国必须承受的代价和成本。如果不从孩子抓起,大家相互适应,彼此看成同类,变得友爱。长大以后的成见要改造,成本昂贵,那是要流血的。一部分人受压迫,要颠覆现状,那个时候的成本是关系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存亡的问题。

我们也要学习那些多种族国家融合的办法,从孩子抓起,让他们同校。如果同校,对孩子来讲,收获是双方的。城市孩子知识面宽,兴趣广,比较讲卫生。这些都会对农村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农村孩子的刻苦耐劳,也会对城市孩子的性格产生深刻的辐射。当然这件事并不容易完成的,需要很多智谋、办法,需要资金,但这个成本肯定要付的,这个成本是各级官员的难题,也是课题,很要紧。

二、同校教育可以累积"社会资本",减少政府负担。

我们现在爱说的一个词汇叫"社会资本"。一般的资本是指货币、物质、物质资源。什么叫社会资本?就是人际关系。作为个人,他为什么就能把这个事情做起来?他人际关系丰富,他有社会资本。作为社会也存在社会资本是否雄厚的问题。社会的"社会资本"比较雄厚,就是社会的人际关系丰富。反之就是这个社会的人们喜欢人自为战,人们之间的朋友关系、战友关系等等不丰富,人们互助弱。

历史学家举了一个例子,说抗日战争时,中国很多沦陷区的人南迁或者西迁,这个迁徙成本很大,但我们没让政府出这个成本。中国人重视亲属关系,即使血缘关系远点,也都愿意接纳,这样就把迁徙的人接纳、消化了。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中国过去的社会资本也比较雄厚。当然我们的社会资本主要体现在亲属、同乡这些方面,都很愿意互助。

一个没有资本的弱势群体,要在社会上立足,更需要有社会资本。我们要造成这样一个社会结构,可以为更多的人、为弱势群体提供较好的社会资本。如果我们把农民工的子弟吸引到城市来上学,实际上不仅是要让他们来念书,接纳城市的生活习惯,还给他们提供了很多社会资本。北京人将从小一块长大的伙伴叫"发小",他们的家境完全不一样,但是他们是发小啊,他们是哥们。长大以后,这个孩子的父亲是农民,他在城市里奋斗,找不着别人帮助,但还有老同学,同学是太好的社会资本了。我们不是一个阶层不要紧,我们是老同学,我们关系很好。

弱势群体是需要帮助的,而政府的帮助是有形的,是要成本的。有了社会资本,政府就减轻了负担。而如果这边是农民工子弟学校,那边是城市子弟学校,相互隔绝,除了我说的,不能相互学习长处以外,还丧失了丰富的社会资本的建设。

认识是第一位,资金是第二位。深度城市化的完成是一件全民族的大事,我们要高度重视。不认识此事,我们的周围永远都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不和谐的人群。我们的城市是不会融合的,也不会变得可爱的。
 

有很多指标可以衡量一个城市,比如富裕程度,开放程度,人均GDP等等。但我觉得还有一个软性指标,就是这个城市可不可爱,我觉得这是一个城市最高的目标,最高的指标。

如果我们这个城市很善于同化外来的因素,同化外来的人群,久而久之我们这个城市将变得可爱。可爱不能用GDP来衡量,但可爱比GDP 还要紧。


(中国城市网总编室夏冬梅根据录音整理)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

运营管理:北京中城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合作联系电话:010-62530116、18600196839
投稿邮箱:zhongchengwang2020@163.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 京ICP备20003710号-1

北京市公安局网站备案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1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