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科学研究要关注当前城市发展中的热点问题
中城网2008-03-01 20:13:16
城市科学研究要关注当前城市发展中的热点问题
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宋乃娴规划师
CCN 中城网 2005-1-31 11:13:08
编者按:中国的城市在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发展,这种速度在带来经济强势的同时,所带来了的问题也是深刻而尖锐的,比如城市超前发展的问题,城市化问题、城市个性化问题、城市的性质问题等等。这些原本应该足够清晰的问题,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很多城市决策者却越来越感到茫然,感到模糊不清。2005年1月27日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四届五次常务理事会在京召开,就此问题以及城市科学研究的重点展开讨论。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宋乃娴规划师作为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出席会议。这位规划师出身的原兰州市副市长在会上发言,认为城市科学研究工作要与各个城市具体发展实践相结合,要关注当前城市发展中的热点问题。
2000年,我调到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这个单位给了我很大的机会,可以走很多城市。这个单位在200多个城市都有它的下属公司,大概有386个。我过去当过设计院院长、规划局局长,又当了八年市长。有这些经历,有时候也有职业病,走到哪儿都喜欢去看看这个城市。我感觉城科会的工作很重要,应该这样讲,城科会是个筐,城市的所有问题都可以往里装。所以我刚刚听到包括顾文选秘书长他们对2004年工作的总结,和2005年的工作安排,我觉得都非常好,而且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我在下面接触了很多城市的市长,特别是管城建的副市长,对很多问题都比较熟悉。
城市基础设施超前的"度"如何把握?
应该说这几年,从1992年城市就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每个城市你去看,变化都非常大。但是越快的发展,它需要人的理念、对城市的认识必须得跟上。但实际上很难。刚才周部长也讲了,我们几次的五年计划,包括对城市的认识,对规划的认识,老也是在变着的。这几年飞速的发展,确实有很多问题出来。而这些问题出来以后,现在又想要收,怎么个收法?他们都感到很茫然。
我最近去了一个城市。他就讲比如说怎么搞规划,规划有个超前,包括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它也要有一个超前。但是超前的度如何掌握?作为我们国家这几百个城市,发展经济的水平不一样,经济的实力不同。比如道路的建设,水暖电的建设,应该超前到什么情况是个度?市长感到很迷茫。因为什么?他如果超前多了,可能又说他搞形象工程。现在大家也看到,有时候在政治上的斗争,可能形象工程就变成要整你的一个手段了。所以特别管城建的这个市长,他就觉得这个事情非常难。
我们搞规划都知道,总体规划这几年根本就跟不上形势的发展。所以在建设过程中,如果我是搞城建的市长,特别是搞基础设施的建设,就希望要超前,而且几十年的城市建设证明了需要超前。可是怎么个超前?你比如说上面现在又有个限制,如何理解这限制?如何实施这限制?所以有很多问题都需要我们去研究。
城市化概念如何理解?
城市化这个概念,本来都是老生常谈。但是有些市长他也感到很迷茫。城市化是不是就是把城市搞得越来越大,越来越美?而城市化的概念是使一些农村变成城市,农民变成市民。怎么来理解这个事情?现在城乡差别越来越大,贫富越来越大,这已经变成我们社会稳定不稳定的一个因素之一了。所以城市化概念的理解对于我们如何稳定社会实际上是政治上一个大问题。所以我觉得我们如何深入地去研究这些东西,实际上不光是一个学术问题,而是一个社会的稳定、经济发展的大问题。
如何看待城市的个性化?
城市的个性也是我们规划上总是在谈的。可是现在一个城市的传统文化和你现在的建筑如何结合起来?我们从理论到实践如何去研究这事?我们尽管是城市科学研究,但是我们不能停留在理论上。而是如何对某一个城市进行剖析?
城市的个性实际上就是历史渊源的结合,和自然资源的结合,和传统文化的结合。怎么去结合?现在市长也变化特别快,城建的市长一茬一茬变化是非常快的。而这些人他总是处在一种很模糊的状态,一种跟风,看别的城市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人家有些城市是做得好的,但是到你这儿来就不见得是好的。因此我们包括我们城市发展研究的杂志,包括我们在学术的探讨上,和各个城市如何结合上,我觉得也是我们重要的工作。
现在有些特别是中小城市,我去了以后,他们很希望能够得到我们的支持和帮助,需要我们去指导。所以包括一个城市拿点钱,做些什么,他们都很愿意做,但是他们往往够不着我们。因为我的名片上写着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所以他们说你替我去找找他们,把他们请来,给我们弄。我说行,但是我做得不够。
城市性质如何确定?
关于城市性质的确定,本来这是过去一个很常规的问题。现在其实对他们来说很模糊。现在都在说"国际大都市"。你不可能的嘛,对不对。过去咱们对城市性质的确定:一个你的历史渊源,第二你的自然资源,第三你已经积累的资源,就是你的骨干企业等等。你必须把这个结合起来来确定城市的性质。我说的不一定全,但是就这关键的三条,到下面有些规划上的人,他都跟你搞不清楚。
因为什么?前一段我在宁波参加了中国女规划师的学会,我也讲了话。我有这个经历,当过规划院院长,当过规划局局长,市长,我现在又是开发公司老总。这些经历使我对这个感受非常深。我跟他们讲,"有些规划局,你是很难,但是最重要的你自身的水平必须高,你只要有很高的水平,你就能说服市长。那市长也不是都浑浑噩噩,你说了他不听。他尽管有一个他所站的高度,但是如果你能说服他也很重要。其中包括这个城市性质的确定。"
规划局就像做文章的人,市长和其他审批的人他都是责任编辑,你必须文章先写好,责任编辑不可能把你的文章全推翻。当然有这样的,但毕竟是少数。所以你必须要把这个做好。我觉得作为我们城市科学研究这方面,完全可以更大范围地来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
我认为搞规划的人,特别是规划局长,他应该是个杂家。不是说你在学校学了规划专业就行了,而是你应该对人文、社会各方面都要有意识地去了解。包括这个城市的经济发展。你不了解这些东西,你根本不知道市长心里是怎么想的,你根本不可能编好规划,或者你编了规划,市长给你推翻了。所以我觉得我们有很多工作可以做,而且就是如何把我们的理论研究和我们各个城市的发展实践结合起来。这样做的话,我们这个城市科学研究会就能活跃起来。
城市科学研究如何开阔思路?
我感觉虽然我们有规划学会,规划协会,但是真正面最广的,这所有都可以参与进去的是城市科学研究会。包括商贸中心,其实我们也可以参与。我所在的中国市场学会,这个学会属于原来内贸部搞商品流通的,现在商品流通是一个方面,但是很重要。像我们的房地产、汽车,应该说是最大的物流,最大的商品流通,也包括土地。而这些都是在城市科学研究的范围之内。你搞商贸中心,没有城市作依托,你搞什么商贸中心啊?
所以我觉得我们的范围、思路还可以放宽。不光集中在城市本身的研究,是要如何把城市作为一个载体。它既然是一个载体,它就是一个舞台。上面的所有东西它都可以附着上。这样我们的范围就广了。甚至我们还可以和其他学会结合起来搞。我接触了很多人,他们很希望得到我们这些方面的支持。
城市科学研究就是把思路打开,不是走一条线,而是走一个面,可能更好,把城市科学研究工作看成一个舞台。
中国城市网总编室夏冬梅录音整理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