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城搜索

东营市:以人为本 依法行政 打造和谐宜居城市

中城网2008-03-28 18:43:32

 

东营市是在油田矿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城市,油、地、校相互交融,城区、矿区、乡村交织,城市管理难度大。近年来,我市把城市管理作为加快区域快速发展的重大战略,抓住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机遇,以“创城”为载体,从市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出发,理顺体制,创新机制,坚持依法管理城市,积极探索人性化执法方式,城市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东营基本杜绝了店外经营、乱停乱放、乱贴乱画、乱扯乱挂等六乱现象,基本拆除了影响市容市貌的沿街低矮破旧建筑物,可以说现在的东营是天蓝、水碧、街洁、路畅、城美、人和。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城市、全国无障碍建设先进城市等荣誉称号。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城管执法队伍,为依法管理城市提供组织保障

队伍建设是管好城市的保障。市委、市政府抓住推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机遇,及时组建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列政府序列部门,按公务员标准公开招考了执法人员,并严格队伍管理。

一是坚持政治建队。在整个执法系统推行以创服务品牌为载体的文化建设,开展了“解放思想、改进作风”、“知荣辱、创品牌”等学习教育活动,城管执法队伍始终保持了昂扬的斗志。

二是建立竞争机制。在执法系统实行了绩效考核,每月对执法人员依法办事、工作创新、遵规守纪等情况考核一次,考核结果与评先树优、干部竞争上岗挂钩,形成了争先创优、热爱集体、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三是深入推行执法责任制。石油大学在执法局建立行政执法教学实践基地,执法人员每年都到石油大学法学系培训一个月,提高了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市政府建立了重大行政处罚案件备案制、行政处罚情况统计报表制、错案责任追究制、市民评议制等,有效防止了行政违法行为的发生。

四是深化执法监督。执法系统内部设立督察大队,专门负责队容风纪及依法行政情况的监督。聘请了行风监督员、定期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征求市民意见,及时发现纠正存在的问题。市政府还开通了市长热线、网上民生、行风热线等,畅通市民监督渠道。

五是加大财政保障力度。全市行政执法人员经费全部由财政足额列支,人均经费达8万元,执法车辆超过了人均一座,罚没收入按罚缴分离的规定全部上交财政,为依法行政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三年来,市行政执法局先后两次被市政府记二等功,全市城管执法系统有11人被市政府记二等功,56人被市政府记三等功。在2006年度表彰的全市13名见义勇为先进个人中,城管执法系统有4人;在全市十佳文明市民中,城管执法系统有2人。

 

二、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改善城市面貌

市行政执法局成立以来,抓住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机遇,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了城市管理主力军作用。

一是拆出一片新天地。三年来,行政执法局依法拆除影响市容的建筑物100余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设10万平方米,拆除单位、小区实体围墙5.2。拆除过程中,行政执法局始终坚持依法办事,有情操作,对历史遗留问题,准确界定建筑物性质,合理确定补偿标准和奖励政策,既让当事人满意,又未引起攀比,化解了社会矛盾,从未引发到市来省进京上访事件。如,我市胶州路东侧沿街简易板房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经批准建设的,档次低,严重影响市容, 未办理合法建设手续,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多次建议拆除该处板房,因历史遗留问题多,拆除难度很大,一直未能解决去年,市政府把拆除任务交给执法局。执法局认真组织调研,尊重历史,面对现实,制定了合理合法的安置补偿政策,扎实做好被拆迁人的思想政治工作,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就顺利完成了583000余平方米的拆除任务,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现在,市政府把市政工程建设的拆迁任务都交给行政执法局来实施。

二是整出一个新东营。三年来,先后实施了门头牌匾规范工程、店外经营规范工程、卫生死角清洁工程、沿街建筑立面整洁工程、畅通工程等一系列专项整治,纠正乱停乱放车辆1.8万余台,拆除乱搭乱建2.2万平方米,清除沿街小广告和乱贴乱画1.7万余处,捣毁制假窝点12个,抓获制售假证违法人员239人,清理乱堆乱放沙石料47.6万方、卫生死角垃圾13.5万余方,清洗粉饰影响市容的建筑物立面70多万平方米米,清理乱摆摊点5万多家(次),规范门头牌匾2.3万余块。通过不间断的整治,东营的天变蓝了,水变清了,路变宽了,公共场所变整洁了,东营的整体形象变美了。

三是亮起东营不夜城。完善配套市政照明设施,所有城市道路两侧均安装了照明灯,亮灯率达到了100%。累计投入资金8000余万元,对主次干道两侧建筑物的亮化设施组织统一建设,全部安装了时控器,做到了亮化装置定时开关。突出抓好户外广告、门头牌匾的亮化,对达不到亮化要求的,全部进行了整改。一到夜晚,东营就变成灯的海洋,绚丽多彩,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三、实行人性化执法,打造“城市卫士”服务品牌

在城市管理过程中,行政执法局树立人性化执法理念,把以人为本渗透到城市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采取了一系列人性化执法措施。

一是尊重执法相对人,讲究执法艺术,执法不伤民心。推出了“首次不罚”和“逐次渐重”的处罚方式,对首次、非故意、轻微的违反城市管理的行为,不予处罚,先行教育整改,建立违章台账,对再次违反的,在自由裁量权范围内逐次加重处罚。

二是堵疏结合、以疏为主治理流动摊点。投资300万元制作了411辆小吃餐车,投放到车站、商场、市场和居民小区周边等小吃摊点聚集区,定时经营,规范管理。对夜间大排挡实行“三定一包”(即定时、定点、定人经营,包责任区内的环境卫生)管理,划定经营区域,落实卫生承包责任制度,实现了规范化管理。每年夏季都在城区内各农贸市场周边和部分居民小区内规划一些临时西瓜摊位,实行规范管理,既解决了农民卖瓜难,又方便了群众生活,还解决了西瓜摊位乱摆放问题,实现了“三赢”。

三是划定临时停车泊位,解决市民停车难问题。针对沿街商铺和公共场所停车泊位少的问题,行政执法局在中心城区人流量、车流量较大的繁华路段按照不影响交通、不影响市容的原则划了15000个停车泊位,为市民停车提供了方便,得到了市民的交口称赞。

四是畅通民意渠道,广泛听取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意见。在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规范性文件出台前,都通过网站、信函等方式向群众公开,征求他们的意见。《东营市户外广告管理办法》出台前,先后召开了3次广告公司经理参加的征求意见会,当面征求意见,维护了他们的合法权益。通过这一系列人性化执法方式,东营市执法局得到了社会各界尤其是人民群众的肯定和支持,“城市卫士”已成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系统的形象名片,已成为东营市城市管理队伍的代名词。

 

四、创新管理机制,探索高效城市管理新模式

创新是进步的灵魂,工作中行政执法局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大胆开拓,不断创新,探索了一些城市长效管理新方法。

一是探索了规划管理的“四步”动态检查法。对规划审批的项目施行 “四步”动态检查(即:放线查位置是否变动,建设过程查面积、结构是否改变,竣工前查装修是否符合规划,验收前查环境建设是否到位),把规划监督渗透到整个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保证了每个项目都能按批准的规划进行建设。

二是与交警建立联动机制。行政执法局与交警支队对车辆乱停放实施联动治理,对首次乱停放的车辆,张贴黄色告知单,不予处罚;对第二次乱停乱放的车辆,张贴红色告知单,由行政执法局进行处理,逾期不到执法局接受处理的,移交交警部门处罚。截至目前,已处理违章车辆682辆,治理成效显著。

三是与法院建立联动机制。对于在建的违法建设,执法局下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和《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后,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移交人民法院,由人民法院就该具体行政行为采取强制措施,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地解决了违法建设停工难问题。

四是建立了社会联动机制。市执法局与市直机关工委联合开展了区域环境“清洁工程”,将我市20条主要城市道路分段由60多个市直、区直机关(单位)负责日常卫生清扫和管理,每月定期开展一次卫生保洁、市容整治活动,宣传带动广大市民自觉参与城市管理。同时,广纳民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征集城市管理“金点子”活动,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城市管理意见和建议3000多条,开拓了城市管理思路。

五是建立了油地联动机制。为正确处理胜利油田石油勘探开发与城市规划建设的矛盾,行政执法局与油地工作处建立了联动机制,油田将钻井作业的有关资料交执法局,执法局为其提供规划管理服务,指导油田打丛式井,实现了油地和谐。

六是执法重心下移,建立了上下联动机制。全面推行执法中队进街道,中队长兼任街道(镇)分管城市管理工作的副主任或市政站长;执法人员进社区,兼任社区副主任或副书记,形成了上下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

运营管理:北京中城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合作联系电话:010-62530116、18600196839
投稿邮箱:zhongchengwang2020@163.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 京ICP备20003710号-1

北京市公安局网站备案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1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