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城搜索

王小冬 陈刚:“乡村振兴+新文科”背景下环境设计专业毕业生核心竞争力

中城网2022-05-24 10:53:13

教育研究 | “乡村振兴+新文科”背景下环境设计专业毕业生核心竞争力之培养现状与自新路径


王小冬博士 陈刚博士

 

【摘要】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疫情肆虐的大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时刻将求真务实、保障民生的宗旨置于突出地位,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将其列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求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做好民生保障工作。面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具体现实,环境设计专业毕业生如何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专业教师务必实事求是,认清形势:即认识到环境设计专业毕业生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为什么重要,该如何进行提高,以便于进一步落实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之任务,革新人才培养之路径,完成教书育人之使命。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核心竞争力;供需对接;就业育人;自新路径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大学生就业尤其承载着极高的社会与家庭希望,关系到千家万户。产教融合是在多年摸索、实践、探究基础上形成的宝贵经验,也是学习、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当代中国实践。产教融合能够解决专业教师教学过程中“坐而论道”的窘境,能够有效激发师生走出象牙塔,面向社会,进入市场,深耕行业,进而重校准心,走进现实,从而精准有效地将事业发展蓝图绘在大地之上、绿水青山之间。可以说,认清当前环境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准确认识和把握毕业生核心竞争力之现状,采取有效措施势在必行。

一、相关概念


1.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是为解决乡村问题所贡献的富于中国智慧的中国方案。振兴乡村需要从认识乡村的时代价值开始,认识乡村的未来需要智慧与自信。城市和乡村都是人类文明基因的携带者。乡村与城市就像太极一样,是一种阴阳互补的平衡关系。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城市与乡村互动的历史。城市与乡村关系失衡,构成当今人类文明诸多危机的深层根源。矫正失衡的城乡关系,需要乡村文明复兴,需要乡村振兴。[1]


2. 新文科


新文科建设是当代中国教育发展一个重要方向,主要原因在于新文科建设以守正创新、学科交叉来适应国家向着新的百年跃进的更大力度、更为开阔的学科发展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讲,设计学科已经不单是一个具体的操作形态的设计,它实际上具备了对于宏观的国家文化形态、社会景观乃至一些思想观念大设计的意味。因此,在新文科建设的视野下,设计学科理应走在前面,不仅为本学科、专业的发展做好设计,而且应该有更大规模地为新文科建设发展做好设计思路及理论的准备,乃至提出一些更为宏观思路的大设计。由此衍生开去,在专业的设计学科外,自交叉融通的角度看待设计学科,尽可能重视其与新文科建设之间的交融。[2]


3. 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

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实施项目制管理,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四类:(1)定向人才培养培训项目。用人单位向高校提出人才培养培训具体需求,提供经费、师资、技术、平台等方面的支持,协同高校制定培养方案,更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实施长期系统定向培养(1学年及以上)或短期就业能力培训(1学期或数周),为用人单位输送急需紧缺人才。(2)就业实习基地项目。用人单位会同高校共建就业实习基地,提供场地、设备、指导教师等,协助安排食宿,发放实习补贴,每年提供实习岗位不少于30个。用人单位在实习过程中储备人才资源、遴选考察毕业生,帮助更多毕业生通过实习实现就业。(3)人力资源提升项目。用人单位结合事业发展需要,与高校建立定向招聘关系,打造人才工作站或专门人才基地,双方定期互派工作人员开展挂职交流,协同开展就业创业、行业发展、团队建设等专门研究,深化互利合作和流程再造,建立紧密的人才供需对接关系。(4)重点领域校企合作项目。用人单位应涉及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重点领域,参与高校以“强基计划”试点高校为主,开设重点领域企业急需专业的高校也可以参加。通过校企合作开展联合培养,定向提供科研机会或就业岗位。 [3]


第一期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立项名单于2022年4月6日公布,291家企业与1271所高校合作的6381个项目获立项。

二、环境设计专业毕业生核心竞争力培养之内在需求


(一)专业核心竞争力


要把握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核心竞争力,理解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定义、内涵和外延很有必要。首先,核心竞争力是人与人、人与物在客观条件下比拼而胜出的一种能力。此种能力,既是实力的彰显,更是综合能力的自我投射与外部印证。所以,核心竞争力既可以简单直接地理解为一种制胜能力,亦可以理解为多重因素影响,经过长期磨砺而形成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一种有制胜把握的重要能力。其次,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既存在于就业时竞聘工作岗位的能力,也涉及在具体工作中对设计项目调研、对接、构思、把控、表达的各个环节与方面。尽管环境设计专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学科具体归属和存在感还亟待开拓。环境设计被定义为与建筑、景观、室内等人居环境科学紧密联系,与社会学、文化学、艺术学等息息相关的交叉综合专业,其专业属性与新文科建设的内核精神有着紧密联系。

到目前为止,环境设计专业还没有自己专属的学术领地和行业属性,仍寄身于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建筑学会,仅有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和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较为独立。溯源专业发展脉络,环境艺术设计是环境设计之前身,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主要包括室内设计与景观设计两个方向。环境设计专业当中,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到底是何种关系?交叉程度几何?值得深入探究。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需要对生源质量、办学设施、师资队伍、社会需求、就业愿景进行综合考量,再制定具体方案。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环境设计专业往往更钟爱科技,尤其是VR技术和智慧运算,设计师调整参数就可以进行相关设计。对于最具接受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新时代青少年来说,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真能做到培养知识、技能、素质皆备的综合应用创新型人才吗?这可能需要深入思考。

(二)重视环境设计专业毕业生核心竞争力培养


环境设计专业归属于艺术学门类有着悠久之历史。华夏传统营造文化与西方古典建筑理论均涉及艺术与科技,只是因时代之差而存在高低之别。在建筑学、风景园林学相继成为正统专业与学科之后,环境设计却长期处于边缘境地。环境设计专业发展30余年来,为人民大众创造和谐宜居的外部人居环境,便捷高效的公共室内环境,为专业的丰富与多元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遗憾的是,从业人员的心血并没有得到更高层的认可,这可能与固有的“高大全,红光亮”等传统文化有重要关系。

为此,有许多专家指出,“专业自信很重要!”的确,没有专业自信,就难以有自我专业认同,何谈文化自信!关于教育之宗旨,可能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解读,笔者认为,“教为不教,学为创造”应该是教育之永恒话题。目前很多岗位对人居环境科学相关专业大类人才进行招聘时,均称“不拘一格”录用人才,实质上在简历初审、复审、面试、录取等各个环节,均存在着比较,竞争异常激烈。就算在同等水平下,较之建筑学、风景园林学,环境设计专业几乎没有竞争优势。“狭路相逢勇者胜”,告诉我们要有勇气,有谋略,那么勇气和谋略从何而来呢?就是我们的智慧。说到底,这里的智慧因我们的专业能力而生,长期积累而升华。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呢?最实际、最有效,并且在限定性教学条件下让广大学生受益的有效制定举措,便是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犹如建筑的“四梁八柱”,对学生建构专业知识框架体系有着决定性作用。尽管生源质量,师资水平,教学设施对人才培养的“质”与“量”有较大地影响,然人才培养方案所建构的“型”之正确,能够保障其知识框架体系的“点”“线”“面”“体”之正确。因此,环境设计专业毕业生核心竞争力的强与弱,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与否是重要前提。环境设计专业本身就是“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的综合,并且对实践能力要求相当高。大部分人认为,室内设计与装饰装修行业门槛低,是因为行业基量太大,民众经济条件普遍一般,消费水平与文化观念未能及时跟进,还存在较大的认知差距。对智能家居、空间体验感要求高的消费者与日俱增,而我们的设计教育观念还停留于形态设计层面,连基本的“功能+形式+空间”“图纸+材料+工艺”都不能够真切地统筹与对接,教育之产品惨遭行业淘汰只是时间问题。

环境设计专业隶属于艺术学门类,近20年来,高考艺术类招生规模占比由小到大,生源质量由弱到强。据不完全统计,环境设计专业在校生规模超10万人,毕业生数量近3万人。对于行业市场来说,是否需要这么多人才,是否都用得上,是否具有培养前途?存在一系列问题。对于室内设计相关行业来说,经过30余年的发展,环境设计专业有一定的竞争优势,这种优势是实力比拼之结果,也是建筑学与风景园林学等强势学科部分放弃之领域,更有行业门槛低、不规范、民众不需要等诸多因素存在。在建筑与风景园林等主要行业,环境设计专业毕业生在竞争过程中,就业率与最终发展前景总体上明显处于劣势。所以,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应该具备怎样的核心竞争力,应该在哪些领域发力,在哪些具体方面加强培养,都很值得讨论。

三、当前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毕业生核心竞争力培养现状


(一)上级重视与后劲不足


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目的在于培养企业用得上、靠得住的优秀专门人才。为推动大学生就业工作的落实,使学生就业与培养及早形成有机联动、人才供需做好有效对接,帮助大学生尽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择业观、就业观,使用人单位培养和招聘到更多实用型、复合型和紧缺型人才,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教育部在2021年首次实施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教育部要求,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加强对本地区项目的统筹指导、政策支持和推进落实,推动项目规范有序开展。项目高校要与用人单位共同推动项目实施,加强项目过程管理,落实落细合作内容,为项目实施提供环境和条件支持,协调解决遇到的问题,保证项目顺利实施。[4]

从多年高等教育改革以及取得的效果来看,因领导重视、政策倾斜等诸多因素协同助力,国内顶尖高校的教学、科研取得重要突破,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强,毕业生在各个领域取得了众多科技攻关和重大成果。但高等教育改革成果整体上并不乐观,大部分院校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并没有得到实质性提高。就我国来看,重点高校占比不到5%,顶尖高校不到1%,高校人才培养逐渐将因材施教、分类培养落到实处,通用人才培养模式是否还能大行其道,切实可行;教学模式、教材建设是否以顶尖高校为纲,毕业生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是否接近顶尖高校水平等诸多问题,都值得我们专业教育从业者思考。

(二)整体薄弱与分野明显


环境设计专业学生核心竞争力有了全面发展和长足进步,但具体分析则呈现出不同类型院校专业发展良莠不齐,程度不够,人才培养方案精准度有待调校,达不到因材施教目的等问题,就业核心竞争力更是无从谈起。对环境设计专业毕业生言,毕业设计基本能够代表学生在校期间的综合实力和最佳水平,尽管近几年参赛作品呈现小组参赛之趋势,却更能反映出办学的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实质上,历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5]和首届“学院杯中国室内与环境设计大赛”[6]的“景观设计专业”“室内设计专业”两大竞赛作品组别就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全国各地不同类型高校的办学水平和毕业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

对“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和“学院杯中国室内与环境设计大赛”竞赛官网相关栏目金银铜获奖情况统计不难发现,在获奖数量方面,建筑院校优势明显,专业美院次之,综合性高校相对较弱;在获奖等级方面,建筑院校和专业美院不分伯仲,综合性高校与农林院校次之。简言之,建筑院校或美术学院内设的建筑学院毕业设计作品在以人居环境科学竞赛为主题的大赛中已经独领风骚多年,农林院校和综合性院校次之。亦即是说,此类获奖院校的办学水平和毕业生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出学科发展优势、专业发展水平,以及行业发展未来远景。

为此,我们有必要反思,“头部”院校之外的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价值与意义何在?专业发展何去何从?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就业与深造问题,亦直接地影响着办学“口碑”,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饭碗”。针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疫情施虐的当下社会,我们更应该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对于从事环境设计专业教育的各位同仁而言,学生就是我们的粮,饭好不好,主要在于我们是否真正做到了关心、有心和用心。

(三)内涵缺失与形式主义


环境设计专业和环境设计教育事业之发展,与生产力水平和科技进步程度有着密切关系。环境设计专业发展到今日,技术层面取得了革命性胜利。但是此类快速设计与表现的方式,其作品含金量和文化性到底几何,同样值得反思。其实,这每年网络民众评出的“十大最丑建筑”便可略知一二。众所周知,任何设计作品都有其具体形态样式、文化特征和场所精神,而因历史背景、文化需求的不同有所侧重。一味地追求形式而舍弃内涵的教育理念实为不可取;一味强调回归传统而不自我革新,迟早会被行业与社会淘汰。

在传统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下,地方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毕业生大部分直接进入行业底层。从国家教育总体格局和高校层次类型来看,具有应用创新型特质的环境设计专业学生,按道理,培养之首要目的在于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然而很多家长和学生因受“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影响,考研考公成为一种潮流。相应地,对于专业课程学习的心理态度、训练程度、所达高度则不言自明。遥想20多年前,笔者大学期间学习环境设计专业,所学课程包括造型基础、设计理论、专业制图、设计原理、材料与施工、表现技法、电脑辅助设计等,就电脑辅助设计(3D Max与Auto CAD)课程就需要开设三学期,占用大量课时,4年下来,总感觉课程衔接紧密程度不够,部分学生甚至不能够完整地构思、设计、表达、诠释一套完整的家居空间设计方案。然而现在自学酷家乐3天,就可以出一套布局合理、形态雅致、质感真实、氛围融洽、效果精美,且自带动画的设计方案。对于讲求物美价廉的大部分民众而言,以“眼见为实”的价值判断标准,对“优美方案”推崇备至,只是当理想照进现实,将设计方案变成实际场所的过程中,很多问题和责任则从设计方转移给了施工队。这种物美价廉,又好又快,拎包入住的“菜单整装公司”是目前家装市场的新生力量和主力军,最终品质、美感、舒适度可想而知。

实质上,任何认知结果和存在状态都不能用对与错进行单向简化界定。趋吉避害与因时制宜是我们传统文化的法宝。任何价值判断之结果都有其价值判断的初衷、标准,只是因为背景、文化、现实、需求等因素的不同,进而影响其判断动机。对于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而言,是时代抛弃了我们,还是我们辜负了时代,作为当局者和践行者,我们有必要反思。

(四)因循守旧与革新维艰


时代在进步,民众整体认知水平和审美层次在提高。尤其是多元文化并存的当下,环境设计专业继续以服务城镇化相关产业所需人才培养为主?还是为乡村振兴战略培养急需人才?笔者不赞同此类“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来对待关乎人以及人生之问题。实质上,优秀人才培养是主流价值观引导,市场主导,学校重视,学生革新等综合作用之结果。教育部“新文科”“新工科”“交叉学科”理念的提出,能够较好地打通各个学科之间“本我中心”之壁垒,有效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其主次意识与主辅作用会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变通,进而求解。从源头上实现“生生之谓易”之根本。

改革开放以后,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培养急需的KAQ应用创新型人才。实质上,环境设计专业与传统学科门类有着较大差别,在专属感与归属感不强,市场需求量和饱含量互相矛盾的情况下,则是奠定专业发展地位,增强学科属性的最佳时期。随着专业的发展,名称的更新,内涵的丰富,我们还没有来得及对学科专业发展存在的顽症找到解决处方时,其定义和定位却又发生了深刻变化。

环境设计专业毕业生核心竞争力的缺失,主要在于因循守旧的思维定式。一方面,院校领导和专业教师,对于专业发展与建设,均有自己的见解,并且很多主张切实可行,但各种制度、规范、评价指标约束着他们。环境设计专业毕业生大部分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应该以市场为导向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课程建设,重视课堂教学,但实质上并不如此,而是事与愿违。另一方面,环境设计专业从业人员,尤其是高校教师,因专业的更名和学界大环境,自信心不够,甚至缺乏自尊心,到底是自立发展还是依附于建筑学、风景园林学、艺术学,一直摇摆不定。就全国范围来看,与环境设计专业相关的主要行业组织有中国室内装饰协会、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三大会均有不同的归口和定位,既有传统自身之发展,亦有改旗易帜之结果。幸运地是,中国室内装饰协会设计教育委员会的成立,最大程度地团结了环境设计教育界的不同学科专业出身的各位专家学者,统一了行业战线,使得广大教师明确了身份,找准了定位,有了洞见未来之希望。让广大从业者找到了延续环境设计香火之本,传承教育之根。这既是历代学人之心血凝结,又是新时代环境设计学人拔锚起航之宣言。


四、环境设计专业毕业生核心竞争力培养措施与实施路径

(一)修己渡人是培养毕业生核心竞争力之前提

教师的修己渡人重在传道授业解惑,毕业生的修己渡人在于靠专业成就事业。如果环境设计专业教育工作不能达标,那么我们的产品——毕业生直接而大量地进入行业底层是必然现象。如何在“行业丛林”中突围,实现自我价值,“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心态值得提倡。

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城市得到空前发展,大且强的城市不断涌现,其中部分行业引领全国,室内设计与装饰装修行业更是如此。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4.72%。从全国范围来看,其经济社会发展繁荣程度及其分布与胡焕庸线相符。习总书记提出并强调“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中国的底色在县城”是不争之事实,未来行业之发展,实现环境设计专业毕业生稳定就业,持续发展,提倡“进县城,下乡村”就显得尤为重要,将“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统筹,实现人才资源优化配置,让环境设计专业毕业生成为县乡人居环境文化与美学实践的引领者,乡贤返乡的先行者。

(二)守正固本是培养毕业生核心竞争力之基础


精准提升环境设计专业学生专业素养,强化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的之一。务必高度重视守正固本是其重要基础。守什么正,固什么本,即是“认识自己,剖析自己,提升自己”之闭环内省之过程。这里的“本”,包括学生之本、教育之本、信念之本。

学生之本,主要指学生之基本和学生之根本。各高校招生的层次不同,生源地不同,其基础能力、认知水平、观念不同,必然导致对专业的认知不同。此乃学生之基本不同,自然对其根本产生影响。尤其是地方高校学生,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可能是就业合适之选择,而不是最优之取向。那么,通过专业学习和积累,提高就业竞争力则是改变命运之优选捷径。笔者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长期秉持“上中下”三位一体之教学使命与基本信念。“上”即志存高远。深谙大学之道在于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下”即实事求是。深知学生缴费注册后才有资格选课,上课,获取学分,实为公平交易,互不相欠。对于教师而言,上课获取报酬,不负责就需要承担相应责任,亦是公平交易。“中”即中正谐和。学生对得起父母的血汗钱是基本的孝,求取功名,成功就业,实现家人之愿望就是顺,具有和谐顺畅之意。对于教师而言,“中”主要指修己度人,具体表现为传道、授业、解惑。可见要想承上启下,全方位联动,“中”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就十分明显。可见,尽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为众人知晓,对其进行分解与重构,并与教育事业相关要素一一对应,不难发现,谁是米,谁是妇,其巧如何,炊之味美否,均值得探究。俗语确实有着包罗万象之功,解决万事之效。

(三)强基创新是培养毕业生核心竞争力之路径


强基创新是口号,是方法,更是培养毕业生核心竞争力的有效可实操之路径。强基创新可从因材施教、强基固本、进取创新几个方面理解。因材施教是强基固本之前提,强基固本是进取创新之基础,进取创新是因材施教与强基固本之现实追求。具体而言,各个高校所在地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经济水平、学科层次、办学特色等不尽相同,也正是此种原因,各个学校才有与之匹配的学生。那么,学生就应该有“既来之,则安之,修炼之,腾达之”的良好心境与学习状态。反之过来,这对教育就提出了实质性要求。如何做到不负学生之韶光,践行教书育人之使命。因材施教是专业教育成果之制胜法宝。笔者求学、访学、任教于华夏东西南北中之不同类型和不同层级之高校,与众多学人有过接触与交流,正是因为有他们的不吝赐教和自己的亲身实践,才能够对“因材施教”持如此坚决之态度。“因材施教”要求我们做到认识自己,了解学生,教学相长。无论是作为学校还是专业教师,我们务必知晓自己拥有什么,缺失什么,能够给予学生什么;了解学生需要做到知晓他是谁,来自哪里,基础如何,志向在哪,我能为他做什么;坚持不懈地严格要求自己教书育人之初心不变,不断充电,并实时校验方法措施,坚定“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之育人信念。

从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招生院校看,主要分为专业院校、一本和二本院校、高职院校等类型。一本院校有重点与非重点之分,学生的高考分数差别比较悬殊。笔者曾在西部边疆一所新建本科院校任教12年,环境设计专业学生进校分数总体上优于美术与设计类其它专业,但是依旧文化底子薄,专业基础弱。尽管教研室全体教师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到了极致,制定出优于同类兄弟院校的培养方案,专门使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等组织编写的规划教材,最后培养的毕业生拥有良好专业素养与优秀设计作品仍然寥寥无几。

自2010年起,笔者在课程教学中就告诉学生,要降低重心,脚踏实地,实现价值。如果说“耶鲁大学是美国总统的摇篮”,那么“昌吉学院美术系就是包工头的摇篮”。只要做到“懂设计,会画图,能施工”,学生毕业后就能自食其力,改变命运,丰衣足食。经过多年的毕业生跟踪调研和统计分析发现,昌吉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的校友在全国各地发展良好,一半以上毕业生还在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笔者目前任职的四川师范大学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入学成绩、家庭背景、综合素养等都比较高,毕业后继续深造的学生占比较高,毕业不一定从事本专业工作,就业岗位选择余地较大。相应地,作为来自边疆欠发达地区高校的教师,长期所坚持的“因材施教,厚积薄发”之信念未曾改变,只是对学生之理想与愿景,更加细分和精心对待,更加端正心态,转变观念,潜心向学,教学相长,强基创新。

(四)产教融合是培养毕业生核心竞争力之未来


产教融合乃教育之重要战略,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对工作环境进行提前感知,对岗位进行提前适应,便于生成持续后劲助力。在此之前,诸多用人单位确实对高校毕业生的使用存在疑虑。很多毕业生在正式上岗之前还需要进行专业岗前培训和技能强化。造成此种窘境的原因,既有社会发展快、人才培养方案未能及时更新与落地之因素,还有教学条件跟不上,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等因素。可以认为,教师对待教学之态度、观念,以及自身能力与水平不能与快速发展的社会相适应,导致了教学未能相长,产教未能对接,融合更无从谈起。如果教师还以课堂教学为主,不积极参与行业发展与项目实操,提高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将是一句空话。笔者的理想就是做一名“有文化的包工头”,旨在强调产教融合,知行合一。“有文化的包工头”常被认为是一种自嘲、自损、自黑,甚至被认为“不着调”。其实则不然,它是观念紧随时代之更新,更是对环境设计专业所必须的“双师型”师资内核需求的形象化、具体化、实践化。“有文化的包工头”必须具备相当的知识储备、技能训练、综合素养。既能够从项目各方的价值与利益需求方面进行考虑,还能引领实干之风,更能换位思考,协调诸方。而最大优势在于能够总揽项目整体,科学控制环节,将内耗降至最低,达到价值最优,实现科学发展。

在强调可持续与创新发展的当代社会,“乡村振兴”“新文科”理念必将越来越真切地贯通高等教育全过程,而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人居环境科学相关实践项目基量十分庞大,必将吸引大量人才,环境设计专业毕业生必将成为重要引领者、参与者。环境设计专业毕业生相对更具服务意识、更懂自立自强,更具“在野”与“乡土”特质。当下社会大量存在的内卷与焦虑,实质上是“得不到的企图和对现实的不满足”之间的矛盾导致。对于环境设计专业毕业生而言,“进县城,返乡村”更能因专业而自信,因实践而自强,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总之,随着高校专业教师积极主动参与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毕业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一定能不断提高。广大毕业生必然能够更加清醒地认知环境,清楚定位,脚踏实地,开创未来;用人单位亦能够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从而达到心安之处是吾家,县乡圆梦展芳华的育人之目的。在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环境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广阔,日益白热化的就业竞争,能够有效反向促进专业教师永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之激昂斗志,从而“一专多能,又红又专”,通过不断换位思考和自我批判,赢得行业发展之初心,为广大乡村培养大批合格的人居行业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孝德.大国之本:乡村振兴大战略解读[M].北京:东方出版社,2021:261.

[2] 周星,陆希.新文科建设与设计学科关联的思考[J].丝绸,2022,59(03):85-91.

[3] 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112/t20211210_586397.html.

[4] http://www.peoplezc.com/show/12731.html.

[5] “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的前身为2003年发起的“中国环境设计学年奖”,后由清华大学与教育部高等学校设计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联手改组,构建了更为强大的评委阵容,2015年全新启动。5年来,累计有近万名师生参与了学年奖的活动,学年奖的展览、论坛以及年会先后走进多所高校。http://www.xuenianjiang.com/.

[6] 首届“学院杯中国室内与环境设计大赛”由中国室内装饰协会主办,中国室内装饰协会设计教育委员会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承办的全国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学生作品大赛,覆盖面大,影响力强,学界认可度极高。http://meishuxy.snnu.edu.cn/info/1012/4773.html.

注:王小冬副教授和陈刚教授应邀为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Journal 创刊号撰文,原文为英文,由李昌奎译为中文。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

运营管理:北京中城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合作联系电话:010-62530116、18600196839
投稿邮箱:zhongchengwang2020@163.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 京ICP备20003710号-1

北京市公安局网站备案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1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