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城搜索

李先逵教授:真正读懂都江堰

中城网2023-06-06 12:52:17

A87D88C3-3107-4AEF-8363-64A70BDAD219.jpeg


当年青城山都江堰申遗时,2000年2月2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派专家来华现场考察评估,在都江堰召开了一个星期的评审会,并特由中国水利专家现场讲解,但联合国专家听的是一头雾水,仍不知所云,除了那些理论性很强的专业朮语如何理解与实际对不上号,在现场见的全是自然地貌的样子,怎么叫人工的水利工程,还一直使用了二千多年,而且谁都不能随意改动一下?据说,许多来此网红打卡的游客都会只看风景,几乎谁都不明白古代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依照什么机制发挥作用的?是怎样规划形成的?当时李冰父子又为什么要如此布局修建?这连导游们也说不清楚,真是奇了怪了?如何用通俗易懂的口语来阐明都江堰的功能文化内涵和古人的智慧成了一个重要的课题和任务。不然对不起这个世界上唯一仍在使用的古代伟大水利工程的这"伟大"两个汉语文字。是不是?而古人只留给后人六个大字"深淘滩,低作堰",并刻在旁边高高的石壁上。我们如何去理解它,我们如何真正读懂都江堰?


后来,我们经过反复思索理解,并与中国水利专家仔细商量,则用中国文化哲理及通俗易懂大众化口语来加以概略解说。下面就逐一阐发描述于后。


一,在总的治水方略导向上传承远古大禹治水以疏为主,而非以堵为主的理念。同时应用中国哲学之母易经哲学即阴阳哲学,其宇宙皆合乎"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构成规则,以及天人合一的方法应对复杂的变化,达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目的,最后达成山水渠堰动态平衡的太极图运作模式。而都江堰水利工程古人总结的岁修管控该水利工程六个字"深淘滩,低作堰",就抓住了深浅这对矛盾的阴与阳,即深为阴,浅为阳,其具体表现在滩为阴,堰为阳的实体操作上。即排水从滩上走,但一定要把河底沉沙先多挖出,使河床加深,才能使滩上不堵沙。对筑堰堵水而言,则要灵活把握堰顶水平线高程与成都平原高差协调控制,能堵能疏,方能根据需要调节水量。这些就是工程规划设计布局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理。


二,在具体操作中按岷江出山口玉垒山的地形地貌特征选择三个关键地段巧妙布局处置。根据老子《道德经》,有道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原则规律,三是事物衍化的基础,一切事物都是三个最基本的要素演变的,这就是一分为三,也就是中庸思维观,这才是真正的辩证法及方法论。而一分为二的阴阳观主要是本体论,而非本质意义上的方法论,以前误解为辩证法。正如一切现象如日月星,天地人,黑白灰,上中下,左中右等等莫不如此。如人有优点,缺点,但其本质却是一个人的特点。


正因为这样,在建都江堰时古人仔细分析岷江冲出山口到成都平原的该处地形地貌,抓住三个要点区段,这就是都江堰的三个基本构要素,即魚嘴,飞沙堰和宝瓶口,在这三个关键处下功夫,形成相互配合协作的运行机制。


三,怎么下功夫?用三个成语解释,叫做"三因一就"。即因地制宜,因山顺势,因势利导,加上就地取材。由此来选择三处对付岷江洪流的工程地段。

具体办法用通俗的大众口语,就叫做"三刀一搅",即劈一刀,削一刀,砸一刀,搅一圈。


即首先在魚嘴处垂直竖向劈一刀,把岷江一分为二劈成两半,分为内外江,外宽内窄,这样急流洪大的水势就减去一半。与此同时,灵活采用鱼嘴张口大小以调节内江进入成都平原的水量。


然后在飞沙堰处水平横向削一刀,根据成都平原水平高程要求设置飞沙堰的顶端高差,可调节内江水势,又可排除部分多余水量以及泥沙杂物等至外江。在飞沙堰对水流是堵中有疏,在宝瓶口则是疏中有堵,这也正符合阴阴学说包含一分为三中的"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哲理。


再后是在侧旁主山突出岩体上重重砸一刀,砸开一个口子,切出一个离堆形成缺口,由此让需要的水流入成都平原,这也是宝瓶口这一吉祥寓意名称的由来。


最后在离堆公园前的河弯处顺势狠狠的搅一圈,形成一个大迴水沱,使激流的水产生大大的漩渦,一方面使更多的泥沙飘浮起来通过飞沙堰流走,一方面使沉积的泥沙淤积在对岸以便于清理挖掘出来,让更清亮的岷江水平稳地进入宝瓶口。


而就地取材,则用当地的竹材制作大小竹笼,内装鵝卵石,大小组装成控制水流的活动阀瓣,故比喻为鱼的嘴巴张口喝水吐水,用可拉动的拖笼张口大小来控制岷江上游的水势水量,这也是此处称为鱼嘴的由来。所有的建筑材料应该说都是当地的地方自然材料,包括砸山开宝瓶口就是根据气候火烧水泼,让坚硬的岩石热胀冷缩产生裂缝掘加以挖处置。这些办法在经济上都是十分节减的。


因此,整个都江堰与当地山体河岸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不但看不出任何人工㾗迹,并且还形成和谐共生的美丽风景。


所以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一分为三辩证思维哲理和天人合一理念具体体现的典型范例。这不仅在华夏大地上独一无二,而且在全球范围内也是独歩天下之杰作。这使汹湧激流的岷江出山后变得驯服温顺,滋养了千万亩良田的成都平原,从未有过灾害,成为名符其实的天府之国。


但在1958年当时苏联水利专家来华援助,对古代都江堰根本看不懂,还提出应在其上游岷江口建一大坝拦水。当时按此方案建成后不到一年,即发生以前从未有过的大洪水灾害,而且破坏了山水风光,不得不全部炸毁拆除,仅留岸边一小段堤坝作为反面教材让人参观记取教训。


我们用上述方式表达了对古代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认识和理解,不仅使联合国专家都懂得了其中的道理和机制,而且使他们对中国文化哲理的认知都得到提升。所以后来青城山都江堰很快被批准为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名录。


由此,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对待古人留下来的所有文化遗产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正确态度,是十分重要的。作为一个具有文化自信的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认真去读懂都江堰,读懂毎一项历史文化遗产,使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继承与发展相结合,传承五千年中华文化的智慧和德行,把中国特色现代化推向更加辉煌的高度。


李先逵

2023兔年五月

忆往事都江堰申遗


注:本文作者李先逵教授,曾任重庆建筑大学副校长、国家住建部科技司司长。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

运营管理:北京中城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合作联系电话:010-62530116、18600196839
投稿邮箱:zhongchengwang2020@163.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 京ICP备20003710号-1

北京市公安局网站备案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1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