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城搜索

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宗兴教授:海殇则国衰 海强则国兴

中城网2020-11-02 14:58:20

《中国的海疆与海洋权益》序言


海洋是地球的重要圈层,其面积覆盖地球表面约70%,海水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97 %,是影响地球生物圈演变的最重要因素。人类认识海洋历经漫长过程,古代航海探险活动发展了海洋贸易,现代探测技术使人类认识海洋步入综合探查和国际合作时代,海洋问题是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人类生活在地球生物圈,海洋环境的变化直接关系着人类未来,面对世界人口、资源与环境的挑战,系统进行海洋研究意义重大。


研究地球生物圈是地理学科的基本命题。自19世纪以来,地理学科一直关注海洋资源、海洋环境、海洋权益、海洋治理等学科领域,对海洋要素特性和演化规律、海洋与人类环境关系和海洋区域差异进行了系统研究。初期,研究领域集中在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后,重视海洋资源环境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研究,加强探索区域和全球海洋问题。1999年国际地理联合会的海洋地理专业委员发表“海洋地理国际宪章”,把海洋地理归结为海岸海洋、深海海洋和区域海洋等3个领域,提供了系统认识海洋空间特性和海洋优化管理的理论概念。借鉴国际海洋地理研究动态,结合海洋建设实际与海洋强国的要求,新时代我国海洋地理学要积极开展海洋文明、海洋权益、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统筹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我国地理学历来都十分重视海洋权益研究。历史上编撰了众多的志书和海图,如1841年清代著名思想家魏源编著《海国图志》一书,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策略。日本战败后,192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建国后曾任西北大学地理系主任、教授的著名地理学家傅角今先生,在1945年任职中华民国政府内政部方域司时,带队考察、勘测中国南海等海域,划定我国南海国界九段线,提出南海诸岛、琉球群岛等本属中国领土的依据,恢复了我国版图轮廓的本来面目。并先后组织编写了《南海诸岛地理志略》(郑资约等著,商务印书馆,1947)、《琉球地理志略》(傅角今、郑励俭合著,商务印书馆,1948)、《南极地理》等论著,为我国海洋地理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建国后,地理学从海洋自然地理、海洋经济地理、海洋政治地理和区域海洋地理等方面对海洋资源环境调查及其利用与保护,海洋经济、海洋国土及其权益,海洋政治、立法与管理,海洋新技术发展、应用与影响等诸多方面开展了系统综合的研究,编辑出版了《中国海洋地理》等诸多著述。改革开放以来,积极参与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经济建设,在海洋资源环境调查研究、海洋环境主体功能区划、编制区域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开展大洋和南北极海洋科学考察等方面,进行了积极而卓有成效的探索和研究工作。


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在国家发展格局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重要,在国家权益发展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功能更加显著,在世界政治经济和环境战略中的地位显著上升。为了应对全球化时代的世界治理、经济发展、气候环境等问题,必须顺应时代潮流,适应世界事务发展规律和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趋势,充分认识海洋事业对于国家安全和世界长远发展的重要性,建设海洋生态文明、发展海洋经济、增强海洋综合实力是海洋建设的战略关键。当前,海洋建设亟待关注的重点为:


一是增强全民族海洋意识。海洋与国家生存发展、繁荣进步密切相关,纵览世界历史,海殇则国衰,海强则国兴,大凡强国兴起,无不是始于海洋,具有强烈海洋意识是世界强国兴盛的基本规律之一。多年来,我们持续呼吁增强全民族海洋意识,就是因为蓝色国土概念至今还未嵌入民心。海洋权益建设要从国家立法、社会活动、宣传教育等方面统筹部署,营造热爱海洋、献身海洋的文化氛围,让公众认识海洋、关注海洋、贡献海洋建设,增强全民海洋意识。


二是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近年,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海洋生态环境呈现出局部明显改善、整体趋稳向好的积极态势。面对建设海洋强国的总体要求,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要按照《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要求,针对海洋资源环境特点和空间结构,科学评价海洋空间承载力,制定海洋功能区划,优化海洋资源环境保护和海洋经济空间总体格局,综合治理蓝色海洋环境,积极推动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注重海洋科学前沿理论创新、先进技术和资源综合开发装备研发,提升国家海洋综合实力,充分发挥海洋对于国家和世界发展的战略作用。


三是坚持陆海统筹,依托沿海大湾区,打造世界海洋经济增长极。世界经济格局发展大势就是以大湾区都市带和城市群为全球发展的增长极和技术变革的创新区。沿海湾区处于陆海交接地带,是生态环境敏感区和陆海统筹核心区。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创造,也是海陆统筹发展的实践创新。我国沿海大湾区都市发展要立足生态文明理念,坚持陆海统筹、战略引领、创新驱动和生态优先战略,借鉴世界大湾区都市区域发展建设的经验教训,积极推动粤港澳、杭州湾等都市区建设,以期带动区域统筹协调发展,使其成为引领中国和世界未来发展的新动能和新增长极。


四是加强国际社会在海洋建设上的合作。海洋是资源、环境不可分割的特殊地理单元,海洋的研究、开发和保护必然需要世界各国、国际组织和区域组织团体共同来努力,本着互信包容、合作共赢、互惠互利的原则和相关国际交往合作准则,按照各个组织、团体和学术机构的宗旨,交流各国在海洋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利用和修复方面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推进世界各国共同建设和谐海洋。此项任务对世界发展责任重大,对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意义深远。


西安丝路城市发展研究院与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共同组织编写《中国的海疆与海洋权益》,是继《丝绸之路沿线城镇兴衰》、《丝绸之路沿线区域合作研究》出版后该院的又一部力作,该书立足“一带一路”倡议的宏观命题、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和陆海统筹发展思想,解析中国海洋权益的内涵,归纳总结海洋权益现状特征,根据内外发展环境,借鉴发达国家海洋战略经验,提出中国海洋权益建设战略,并系统论述了海洋安全权益、海洋经济权益、海洋航运权益、海洋环境权益和实施路径等。本书编写难度很大,参阅了大量史实资料,绘制了数十幅附图,文献资料详实,章节结构合理,对于相关问题的讨论提出的若干建议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在学术研究和发展实践上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本书主编范少言博士是我的学生,自2000年以来,一直从事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发展的理论研究和规划编制,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其基于陆海统筹发展和全球治理的广阔视角,组织相关学者关注海疆和海洋权益问题,撰写完成这部新著,在该书出版之际,匆匆写了以上文字,是为序。


阅读全文:https://mp.weixin.qq.com/s/r8gQnatUUrv82quZ9xGyDw


陈宗兴教授,1943年生,河南正阳人,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毕业。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会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原校长,西北大学原校长。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

运营管理:北京中城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合作联系电话:010-62530116、18600196839
投稿邮箱:zhongchengwang2020@163.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 京ICP备20003710号-1

北京市公安局网站备案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1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