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城搜索

华夏名城网|苏州拟拆除杨绛故居一文厅 无锡钱钟书故居扛住拆迁

中城网2020-11-12 13:33:45

据网友智效民文章《再说杨荫杭》透露,江苏省苏州市拟拆除杨绛故居一文厅。


附原文


再说杨荫杭

 

智效民

 

很多年以前,李慎之在《读书》杂志上提到杨荫杭,我才知道这个人,并写了《老圃说唾》作为回应。

 

杨先生在《申报》担任主笔时,曾经在题为《说唾》的文章中说:国人爱吃油性食物却不爱运动,再加上空气污染,就难免生痰。于是至少在魏晋时代,中国就发明了唾壶(即痰盂),以至于使用唾壶成为一种时尚。但是一些人却是有壶不用,做出骇人听闻的事情。

 

为此他举了三个事例:

 

一是《晋书》中的苻朗(即肥水之战的败军之将苻坚之侄),居然让“小儿跪而张口”,将痰唾入其中。

 

二是《宋书》中的谢景仁,喜欢把痰唾到仆人身上,然后给对方放一天假。仆人们觉得被唾一口就能休息一天,因此每当他要吐痰,便出现“左右争来受”的局面。

 

三是明代的严嵩父子,家里养了无数女人。二人“每作咳,则粉白黛绿者,争以口承其唾”。严氏父子称之为“肉唾壶”。其作威作福的程度,让人难以置信。

 

因为对这些事印象深刻,我在三年前驱车南下路过苏州时,曾在庙堂巷找到了杨荫杭的故居“一文厅”。听老住户说,这个地方自1949年以后便成了大杂院。杨绛去世以后,当地电视台还来拍过电视。

 

在一文厅隔壁,是杨荫榆的故居。这个宅子与一文厅命运一样,也即将被拆迁,而且拆迁办就设在它的旁边。

 

我在一文厅参观时,正好遇上拆迁办的人。本想与这些人聊一聊,但是他们好像害怕遇到人似的,扭头就溜。

 

杨先生在《说唾》的开头,提到宋定伯捉鬼的故事,说鬼最怕有人唾它,所以我想:对于现实生活中那些以权谋取私祸国殃民的大鬼小鬼们,千万不要吝惜你的唾沫。


这也是本公号取名为“老智有话说”的原因。


相关资讯


杨绛故居被分割成群租房 官方:不够文物标准


新华日报记者 郑焱 孟旭 董晨


杨绛先生去世,在社会上引发一股“杨绛热”。这一个月来,不少人慕名来到苏州市庙堂巷,却不无失望地发现,杨绛当年的这一居所如今成了群租房。什么样的名人故居值得花力气保护?该怎样保护?这再次成为一个引人思考的话题。


2016年6月20日,记者来到庙堂巷16号、22号。由于这两处房屋属直管公房,老宅被分割住进“72家房客”。16号住户朱越明告诉记者:“墙上有几个电表,就是住了几户。”记者数了数,庙堂巷22号住了24户,16号则有40多户。为改善居住条件,部分住户新砌了墙,装上了不锈钢栏杆。“原先这里有个宽敞的天井,后来私搭私建多了,慢慢地就只剩下狭长的过道。”谈及往事,老朱的话语里有说不出的惆怅。


老宅模样大变,如今慕名到访的游客只有在仰望屋檐、砖雕时,才能依稀窥见当年的岁月。“杨绛先生的整个童年、少年时代都是在苏州度过,故居的意义不言自明。如今却是这般境况,实在让人感伤。”苏州文史学者柯继承告诉记者,其实,不少名人故居的保护现状都不容乐观,如同眼睁睁地看着历史一点点从指缝中溜走,却无法抓住。


在杨绛先生故居内住了近50年的吴怡直言,自己对老宅并不十分了解:“这段时间经常有人特地找来,打听杨绛的事情,但我们都不清楚。说实话,我们也是看了报纸才知道自己住的房子原来住过一个名人,竟然这么有历史。”吴怡话锋一转:现在各地多少都有些名人,有的名人可能一生住过很多地方,倘若每处都保护起来,显然不大现实。


这番话,道出了一个现实界定的尴尬——究竟什么样的名人故居值得保护?


“这个问题还缺乏统一的标准,可谓见仁见智。”长期从事文物保护研究的南京大学贺云翱教授对记者说,从法律条文上看,关于名人故居的保护目前依然是空白。很多名人故居虽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但还够不上“文物”标准,目前对于名人故居如何保护开发,也并没有明确统一的规定。也正因此,“这几年在某些城市,一些未被列入文物保护范围的名人故居,屡屡沦为旧城改造的牺牲品。”


还有一个更为头痛的问题是,名人故居的归属相对复杂。苏州古城投资公司副总经理姜林强感叹:“名人故居保护,最难的不是技术、资金,这些可以想办法解决,但操作前提是居民愿意迁出。有的房子里住了好几户人家,产权关系错综复杂;有的虽然只住了一户,却有上上下下四五代人,家庭内部就有好几种意见。”


与杨绛故居类似,苏州阊门内下塘街10号是清代名人陆肯堂、陆润庠故居,86岁的陈丽凤3岁起就住在这里。面对记者,她试图描述老宅几十年前的气派,但眼下却是另一番光景:老宅内墙体脱落,木柱腐蚀,各种电线在头顶任性地扯在一起,略为开阔的拐角处还堆着一些杂物。“保护是需要哎,但不能把我们都赶走吧?那我们住哪里啊?”


究竟该如何保护,是对待名人故居面临的现实尴尬。有一种观点认为,保护就是要“原封不动”,最好把故居里的人都迁走。但在贺云翱看来,这样的保护方式并不妥当。“保护是第一位的,这个毋庸置疑。”他以苏州的杨绛故居为例,这里镌刻着一个民族的部分文化记忆,甚至浓缩了一个时段的历史风云,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目前这样的状态肯定要改变。但保护并不意味着要把人都迁走。因为名人故居并非文物,没有必要片面强调“一动不动”。


目前在名人故居保护上,不少地方的处理方式的确显得过于简单粗糙,一张门票“一圈了之”,挡住了普通市民亲近了解的愿望和脚步。在贺云翱看来,最好的方式是恢复当年的历史面貌,只要保护得当,人们照样可以在里面生活。这样,文化记忆复苏了,也不影响现在的生活。往往正是因为有了“烟火气”,这些名人故居的文化价值才更能凸显。



相关资讯


老人守护钱钟书故居:扛住拆迁

杨绛曾劝其早点搬



钱钟书故居的外观。

钱钟书故居的外观。


钱静汝老人。

钱静汝老人。


77岁的钱静汝守着家族中名人辈出的钱氏老宅


曾扛住拆迁 担心开发商在旁边深挖地基让老宅吃不消


无锡市健康路新街巷30号、32号,省级文保单位钱钟书故居正被一堆碎石瓦砾包围。


这座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七开间三进的明清风格建筑,由钱钟书祖父钱福烔始建于1923年,后钱钟书叔父钱基厚因子女较多,于1926年在后花园扩建房屋,钱钟书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少年、青年时期。


1948年,钱福烔百年冥诞时,钱钟书、杨绛带着女儿钱媛回到了这所老宅省亲,这段故事,在杨绛所写的《我们仨》中有过记叙。如今,新街巷30号已经挂上了“钱钟书故居”的匾额,而新街巷32号的钱氏老宅,虽然也被列入文保,但并未彻底修缮,仍有钱家人居住。


77岁的钱静汝老人是钱基厚的孙女,钱钟书的堂侄女,也是目前钱氏祖屋里最后的钱家人。1984年回无锡后,钱静汝就与老伴和四个儿女住在祖父的老宅里,并一直与在北京的杨绛保持着书信和电话联系,因为已纳入文保,老人目前正在与市政府交涉搬家的事宜,她向记者透露,杨绛在电话里劝自己:“她对我说,‘阿静啊,别再住了,早些搬吧。"


  文、图/广州日报记者武威


老宅往事

钱钟书16岁时还被责打


钱静汝自幼跟随父亲钱钟汉在上海长大,每年暑假都会回到无锡老宅,探望爷爷钱基厚和奶奶高氏。而钱静汝从北京工业大学毕业后,为了支持祖国的工业发展,长期在外地工作,直到1984年才和老伴及4个子女从河南焦作回到无锡。


随着城市的发展,钱钟书故居附近的高楼拔地而起,老宅四周的老建筑都几乎被拆毁,挖掘机的轰鸣以及房屋倒地时大地的颤抖,让钱静汝老人对“90高龄”的老宅倍感担忧。老人说,等过完年,紧挨着故居的中医院将被彻底夷为平地,这预示着她还将忍受一次“地动山摇”的折磨,“老屋子是纯木质结构,没有地基,地下的木板,仅是用石头夹住,中医院挨得这么近,我害怕旁边拆迁时房子会出问题,它跟我一样年纪大了,经不起撞。”


钱静汝说,钱钟书故居原先是曾祖父钱福烔所建,30号院的主人是钱基博,钱基博有子嗣四人,长子就是钱钟书,而钱基博的长兄钱基成无子,钱钟书就过继给了钱基成。


钱静汝的爷爷钱基厚有子女7人,因为儿女较多,1926年钱福烔就让他在原先的钱家后院,再盖起了三进房屋,这便是新街巷32号的由来。钱钟书在无锡老宅长大,并在东林小学读书,直到初中才去到无锡辅仁中学和苏州桃坞中学学习,上大学前,主要住在祖屋,虽然“抓周”时挑了一本书,但年少时,钱钟书读书似未开窍,16岁时,他还被父亲在老宅内责打,又羞又痛的他方才知道上进,在考入清华前,他已是父亲引为得意的儿子了。


终成文保

京城文人联名护故居


1984年,钱静汝回到了阔别三十余年的祖屋,因为老屋的长年破败,屋顶和墙体受损严重,为此,钱静汝先后花费数十万元四次维修祖宅,2013年,无锡市政府也曾出资修缮,但祖宅的破败依旧显而易见,墙壁一块黑,一块白,斑驳不平。


因为中医院扩建,老宅在1996年险些拆毁,但钱静汝一直坚守着祖辈的产业,始终没有同意搬迁,为此,1997年,当时中医院甚至还将钱静汝等11个人告上法庭。当然,这场官司最终因为钱氏的两幢老宅被评为江苏省重点文保单位,中医院方面撤诉而不了了之。


1998年12月19日,正当拆迁官司进入白热化时,钱钟书先生逝世。钱静汝随后不断地向人大、政协建言献策,要求对钱氏老宅进行保护。事件最终引起了北京方面的重视,当时身在京城的7位文人联名写信给相关方面,要求保护钱钟书故居。2002年,位于新街巷30号、32号的钱氏祖宅,同时被认定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记者了解,2001年,无锡市委、市政府决定对钱氏住宅30号进行维修,根据古建筑“修旧如旧”和“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进行了修复,故居于2002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但32号老宅一直没有进行系统修复。


最怕老宅吃不消

附近新建楼宇探基120米


钱静汝也认为,为了让已成文保单位的钱氏老宅得到更好的修缮,搬迁是今后不得不走的路:“32号房屋原先的产权人都是我的叔父辈,他们一共7人,有些已经过世,现在我已经获得了他们的授权,目前,我也正和市政府商讨货币补偿的事宜。”


对于32号老宅的未来,钱静汝依然十分担忧,老宅已经深陷一堆瓦砾中,无锡市中医院已经在无锡中桥附近新建院址,钱钟书故居旁将新建什么项目,钱静汝并不十分清楚,但据她的了解,新来的开发商已经开始探基:“据说他们的探基深度达到120米,也就是说,新建的房子要挖120米深的地基,而且房子离故居如此之近,到时候我们这老房子吃不吃得消,我不敢说。”


无锡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副研究员杨建民曾向媒体表示,多年来搬迁方案没谈拢,是因为钱家人意见没统一,“32号老宅始终是钱钟书故居的有效的组成部分,和钱钟书也有很大的关系,比如他的文章、回忆录里也提到他在梅花书屋思考、读书,这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块儿应该要保护上,不管从法律的角度还是从文物保护的角度,32号老宅都会得以保护。而现在货币补偿都形成了方案,因为其他方面没有统一,尚没办下来。”


杨建民还称,目前钱钟书故居内已经建立了钱钟书纪念馆,但钱钟书的手稿、生活用具、工作用具都很缺乏,在征集这些文物时,他们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而对于钱钟书纪念馆的“困难”,钱静汝也无可奈何:“我跟杨绛说过这个事,但她说,‘阿静,别信他们,他们就是想骗些你大伯伯(钱钟书)的物什’。”


对话钱钟书之侄女钱静汝:

祖父曾救一城百姓而今湮没无闻


年逾古稀,出身书香门第的钱静汝谈吐优雅,平易近人。2013年,无锡最豪华的奢侈品商店恒隆广场在老宅后200米处拔地而起,老人从此与法拉利、玛莎拉蒂等豪车(恒隆一楼是法拉利和玛莎拉蒂的豪车展厅)做上了邻居。在和老人的详谈中,老人透露了很多钱氏家族如今已不为人知的往事,而钱氏老宅,正是很多重要事件的见证者。


智勇双全

爷爷孤身出城退乱兵


广州日报:这座大院原先是谁建设的?它有哪些历史价值?


钱静汝:我的爷爷钱孙卿(钱基厚,号孙卿)与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是一对孪生双胞胎,当时因为爷爷的孩子多,太爷爷就让他在后院重新建房。钱基博家里都是学文的,大儿子就是钱钟书,我爷爷家里都是学工学商的,我的父亲叫钱钟汉。


讲到爷爷钱孙卿,年轻的无锡人都不知道了,但要是在以前,他是无锡城里鼎鼎大名的人物,他在军阀混战的时候,救了无锡一城的老百姓。


1921年8月,军阀齐燮元、卢永祥在江南开战,无锡告急。万般无奈之下,无锡地方会议组织了一个临时维持会,推举我爷爷为会长。1925年1月,无锡被齐燮元的溃兵包围7天。乱兵开价10万银元,否则就要进城烧杀抢掠,但爷爷紧闭城门,稳固城防,与众人商讨对策。


最终,爷爷孤身一人在无锡的南门,坐着一个大篮子,从城楼上下来,与乱兵交涉。经过斡旋,终于将10万银元谈到3万银元,一番筹措之后,将乱兵劝退,救了无锡一城的老百姓。经过此事,当时所有的无锡人多对钱孙卿感恩戴德。1987年,是钱孙卿冥诞100周年,无锡市政府专门在太湖饭店开会,来纪念钱孙卿。


钱、荣定计

联络地下党促苏南解放


广州日报:你认为在32号里面,哪个建筑最具有历史价值?


钱静汝:最有意义的建筑应该是梅花书屋。这个书屋建于1926年,石匾上的题字,是我奶奶的娘家人所题,我奶奶也是名门之后,她的祖先是明末的东林党人高攀龙,高家题的匾额字迹非常好看,好几年前,江阴有个大老板还想花五万元买下字迹,但我们没有同意。


在梅花书屋内,不仅仅有我祖父钱孙卿、伯伯钱钟书当年读书时留下的美好回忆,更重要的是,梅花书屋与无锡乃至苏南的解放有着莫大的关系。我父亲钱钟汉在荣氏资本系统的申新二、三、五棉纺织厂、茂新面粉公司、合丰企业公司和天元实业公司总管理处担任无锡地区协理。一天晚上,当时无锡城里最有名望的资本家荣德生来到梅花书屋,和我的父亲、爷爷密谈。当天来到梅花书屋的,还有好几个共产党的地下党员,大家坐在一起商量,如何能将无锡城免遭战火,顺利解放。


那天晚上,爷爷就决定让我的父亲钱钟汉跨过长江,去苏北联系那里的解放军,我父亲最终冒着杀头的风险,成功联络到了解放军,为无锡的和平解放立下了重要功绩。


关于杨绛

她本无看重什么钱钟书故居


广州日报:2013年无锡市政府将32号院重新修缮了,如今还有漏水的情况吗?


钱静汝:现在漏水的情况已经没有了,但因为周边一直在拆迁,我们住在这里实在不安稳,前两天,我就差点被一块石头砸中,虽然房子有网遮着,但这些始终只是象征性的保护而已,我们的心中依然很不安。


广州日报:杨绛对于钱钟书故居的态度如何?


钱静汝:她也曾劝我早点搬。杨绛和钱钟书都很淡泊名利,因此对于钱钟书故居,她并不十分看重,钱钟书是什么样的人?死后连骨灰都不要的人,还会在乎这个故居吗?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

运营管理:北京中城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合作联系电话:010-62530116、18600196839
投稿邮箱:zhongchengwang2020@163.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 京ICP备20003710号-1

北京市公安局网站备案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1846号